(资料图)
原标题:一所乡村学校的文化情怀
光明日报记者 赵嘉伟 禹爱华
登台亮相,声音如洪,嘹亮的歌声响彻全场。前不久,在湖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涟源三一学校(以下简称“涟源三一学校”)凭借校歌合唱获得湖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这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合唱团被观众称为现实版的“放牛班的春天”,引发热捧。
龙山脚下,孙水河畔。涟源三一学校坐落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茅塘镇,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近年来,涟源三一学校立足乡村,以劳动教育、乡土文化提升为抓手,致力于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乡土情怀浓郁、核心素养突出的新时代学子。
“呷新节是农耕和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这时候果实已经成熟,丰收在望,也是蔬菜最新鲜、最好吃的时候。”在八年级活动课堂上,一位“小老师”正讲述呷新节的“调研”成果。
“乡村的岁时节日表现出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教师谢瑜说,呷新节是我们这里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学生过节是凑热闹,现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开始思考节日背后的含义,这让他们对粮食倍加珍惜。
“乡村是滋养这些孩子成长的社会土壤,乡土是构筑中国教育的文化之基。”涟源三一学校常务副校长姜建平说,学校不仅把家乡节日引入课堂,还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把竹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培养乡村学子的文化自觉。
涟源三一学校位于龙山脚下,竹类资源丰富,是古代“竹木商道”的起点,至今仍有许多老艺人从事竹条编织行当,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针对这一点,学校以“竹”为基本元素,在社团拓展活动中开设了竹制品社团,在校内实施竹编、竹拼等劳动教育课程。“在课程中,学生把身边的竹材料化为生活中的小物件,不仅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也厚植了孩子们的乡土情怀。”学校课程项目中心主任肖东梁介绍。
“乡村是天然的劳动教育基地,这里离田间地头最近,劳动在这里是具体而鲜活的。”姜建平说,学校设置了“生活节”“科技节”等实践活动节日,正是为了把劳动课程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通过推介自家美食、了解粮食耕种过程等充满“乡土味”的活动发现乡村之美,还通过制作模型、设计创意等科技拓展活动,学会合作协同,提升领导力和创新力。
“我们把国家课程与学校情景相结合,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融合,扎根乡村教育发展,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在丰富的场景中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技能,把乡土情怀和能力发展结合在一起,拉出一条让乡村少年弘扬文化自信、寻求时代发展的引绳。”涟源三一学校校长叶波说。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