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心理健康工作要适应网络空间新挑战

2023-05-24 09:08:11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资料图】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渠道,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广泛汇聚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力量,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互联网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是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但不良信息如虚假、低俗、色情、暴力等内容也充斥其中。这些有害内容以隐蔽、多变、快速的方式传播,容易对辨别和抗干扰能力较弱、缺乏足够坚固“心理屏障”的学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还要看到,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能够满足其情感表达和心理发展需要。然而,如果学生在互联网环境获得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或在现实世界遇到挫折时,就容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淡化现实世界中的情感联络与情感体验,造成情绪低落、孤僻冷漠、网络沉迷、情感隔离、自我封闭、人际信任危机、消极逃避、悲观厌世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对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适应互联网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要建设适合互联网传播模式、符合学生接受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互联网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覆盖面,制作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健康公众平台、心理测评系统的针对性、互动性、体验性,充分利用直播课程、短视频、音频、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途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知识,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要健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消除学生遇到情绪、情感、心理健康问题时不愿意寻求帮助或接受心理咨询的顾虑,发挥互联网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管理中的优势。建好用好心理健康系统,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利用在线匿名交流互动、心理求助、心理信箱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发泄、调适、获取帮助的畅通渠道;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隐私化、互动化、跟踪化、个性化、高效化,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途径。

要建设好专业化“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由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心理咨询员、心理教育专家等构成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形成互相联系、相互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互联网环境。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力,加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完善网络立法工作,及时监控、处理有害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空间。加强学生心理引导,针对学生情绪低落、情感隔离、网络沉迷或成瘾、自我封闭、人际信任危机、道德失范以及在自我认知、社会认同、社交适应、个体价值等方面产生心理冲突等问题及时干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法律意识,杜绝不文明网络行为,增强自身判断力和抗干扰力,具备网络环境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心理保健能力。(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晋)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