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星空演讲完整版视频(6) 环球动态

2023-05-05 10:39:11 来源:互联网

著名媒体人、腾讯网副总编辑陈晓楠登台回顾了自己的记者生涯,和台下观众分享了人生故事和经历感悟。作为不厌其烦的采访者和倾听者,采和访不只是她的职业角色,也同样成为了她的人生角色。一个动作了重复了十几年,她仍然痴心不改。

为什么喜欢和陌生人说话?陈晓楠聊起了曾经并不成功的两个采访,两个陌生人代表的陌生生活和她有了交集,但在采访之后便不告而别,永远消失在了她的生活中。后来她采访过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有惊涛骇浪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也有寻常人家寻常生活的动人滋味,再回过头看,“南下卖身的小姐”也好,“在深圳打拼的农村青年”也罢,都只是想借机会和她聊聊天。


(相关资料图)

“那一刻我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他们人生路上偶然相逢愿意坐下来听听的人”,陈晓楠动情说道,“我们何其不同,又何其相似。”

“英语里的采访叫interview,inter,在什么与什么之间。那一时刻,我是站在了两条生命的河流一个偶然的交汇之处,两个生命的真实感受之间,两个生命历程的碰撞之间”,陈晓楠娓娓道来。她所听过的故事天差地别,跨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角色、社会身分,超越了复杂离奇的人生经历,故事当中真正能触动她的是可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甚至似曾相识的东西,也是我们在生命面前共同的基本课题----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陈晓楠理解的采访并不只是一个单向抓取,而是悄悄递上一支笔,耐心等待他画上一副自画像。“这个时候,如果我能心无杂念,如果我能有足够的耐心与真诚,或许在某一时刻,我可以听见那个锁被解开的‘嗒’的一声”。

这十几年,陈晓楠一直在寻找这“嗒”的一声,这也是她一直工作下去的意义。她醉心于和陌生人之间“隐秘的连接”,每次想到工作她会深感幸运。We Are All Alone,But We Are Alone Together。人生而孤独,幸好,我们孤独在一起。

陈晓楠的这份工作心得,融入了自己多年的热情和心血,同时也激励着向往传媒业的年轻人:“得以接触并且搭建了些许连接的瞬间,更有幸还可以把它传递出去。对我来说,哪怕是一瞬间的感同身受,一瞬间的似曾相识,也让我心生感激。”

陈晓楠:我为什么喜欢和陌生人说话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陈晓楠!

星空演讲和浩瀚的星空相遇,我今天特别有幸能和特别大名鼎鼎的,尊敬的星星,明星们相遇,但是搞得我还是有点压力,我觉得我一上来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我到底是谁。为了这个自我介绍上点档次,我打算先引用一个名人名言,就是引用一下我闺女的话。

我闺女今年5岁,她大概在三岁的时候第一次问我,说你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很严肃问的。我觉得说记者吧,特别专业,我觉得她不懂。我说主持人,我非常怕她说,你来给我主持一段,因为经常有人会这么要求我们。我当时就随口一说,我说妈妈是采访别人的。说了几次以后我就后悔了,因为当我再问她,“2+3等于几?”她就会说“妈妈,你不要再采访我了。”后来她专门起了一个专有名词,人家说你妈妈是什么人?她说我妈妈是一个“采访人”。

所以今天我想在这用一个名人名言,我,陈晓楠,是一个“采访人”。

其实我觉得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当一个孩子问你的时候,你会猛然回头看自己,你要是想给一个小孩特别清楚、简单、直接的话介绍你到底是谁,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你到底干了什么?首先跳入到你脑海当中肯定会是那些你最看重的词,然后我就发现。果然,在过去的十几年,将近20年的人生当中,采访两个字的确是我做得最多的一个人生动作,它好像已经成为了我一个人生角色。很多时候都会和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的细节,所思、所想、所感息息相关。所以我也经常在问自己,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呢?采访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为什么好像仍然想起来有点痴心不改。其实我的采访生涯是从一次特别失败的经历开始的,甚至这个失败来的特别早,是在我真正的节目开播之前就已然夭折了。

大概14年以前,那个时候我要筹备一档属于自己的人物访谈的节目,要采访谁,要怎么做,要表达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只有一个特别坚定的信念,机会来了,这回得干一票大的,得相当的瞩目,相当的震撼,特别的抓人眼球。所以就雄心勃勃,踌躇满志,我一个朋友看我这个劲头,他就问我。他说“我给你联系一个小姐,一个性工作者,你敢采吗?”我当时就说“敢啊”,那个时候真的是无知者无畏。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一个采访。

我真的就和一个有着特殊身份,做特殊职业的姑娘约在了某一个夏天深圳的咖啡馆里。我当时坐在那等她的时候,特别的忐忑,因为她迟到了一个多小时,是一个傍晚。我眼睛一直看着那个门口,看每一个进来的人,因为我非常怕她进来的时候我认不出她,因为我总不能上去跟每个人说,你是不是人家给我介绍的做特殊职业的人?

然后她进来的时候还好,我们非常会心地对了一下眼神。坐下来以后,她就给我讲了一下她的身世,她是出生在上海,其实家境还不错,在18岁、19岁的时候误交损友,她交了一个男朋友,把她带到了南方,结果卖给了一个卖淫集团,逼迫她去卖淫。一年多以后,她被公安机关解救了,把她送回了上海,家里给她找了一个打字员的工作。她当时就觉得这个工作好无聊,生活一眼好像就望到了头。

其实她后来再两次南下,她是主动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当中。因为她已经习惯了那样一种生活,每天睡到大概三四点钟,就是她来见我的那个时候。然后上一会儿班,吃个夜宵,然后再打会儿游戏,第二天再睡到大天亮。所以不知不觉她就沉浸在这样一种生活当中,她见到我的时候已经28岁了。那个时候,她自己觉得人太老了,她老反复地说,我太老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然后每到一年春节她就在下决心,说我今年必须得回去,我肯定回去。尤其她见我那次,她就信心十足的说,你相信我,我告诉你,今年我一定能回家。但是说着说着,她听说我是从香港来的,马上就问我说,你从香港来的,你们那边生意好做吗?

她其实时常在自言自语,有一次她说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是一个退伍军人,然后她就耍弄人家,约了人家在公园里,她自己躲在树丛后面看那人傻傻地等,就开心地笑。但是几年以后,她正纠结的时候,有一次在南京路上,她看见了这个退伍军人,拉着自己的老婆,抱着孩子。她就说,也不是不后悔啊,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

在这次谈话的最后,我说了一个特别傻的话,我做了一个非常幼稚的邀请。我跟她说,你看我们正在盖一个特别大的演播室,演播室有这样的灯光,特别堂皇的灯光,有非常好的布景,我还有三个嘉宾。我们四个一块跟你聊聊你这个特殊的故事,然后她不置可否,后来我们两个就站起身往咖啡馆的外面走。我记得还没有道别,当时那个画面我印象特别深,我刚刚跨出咖啡馆的那一刻,一秒钟我一回头,她就像旋风一样消失了,就遁形在茫茫人海当中。

一个星期之后,她的手机已经关机了,她住了一年的小旅馆也已经退房了,所以彻底失联。很多年以后其实我都在想她,她跟我说的这些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甚至我有的时候开始质疑我这段回忆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因为我觉得她好像是悬浮在某一个夏天傍晚的一段回忆,然后根本就不着痕迹。

也有很多人问我,你觉得她既然根本不想接受采访,她为什么来见你。我觉得当时首先是我做了一个非常不专业,不符合这样场景的要求把她吓跑了。但是更重要的,我反复在想,我觉得她可能根本没有想接受采访,她就是想找一个人说说,陌生人最好,说说就是她的目的。

后来,当然我的节目没有彻底夭折,还是播出了,我采访的第一个主人公叫做“劳斯莱斯”。很洋气的一个名字,不是一个外国人,一个农村青年,很穷,到深圳去打拼。他干嘛有这么洋气的一个名字呢?因为他当时住在深圳的一个“10元店”里。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知道,十几年前深圳有“10元店”。很多人没有钱租自己的房子,就住在一个非常拥挤的,大房间里,一个大通铺,属于每个人的个人资产,或者属于你的空间就是通铺上的一个铺位,一天收10块钱。

“劳斯莱斯”在这个“10元店”里,他是最阔气的人,因为只有他有一辆自行车。每天叮叮呤呤出去,叮叮呤呤回来,人们说你阔啊,你这是开着“劳斯莱斯”啊,所以人送外号“劳斯莱斯”。“劳斯莱斯”在这个“10元店”里足足住了十年的时间,仍然没有找到安身立命的场所。

他人很穷。但是志向很大,他在农村自己行李也没带,就一个人,他觉得我要到城市去打拼,到了这个城市他也没有找落脚的地方,也不知道去找谁。他在街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了一个书店,斥巨资买了一摞励志的书,因为他觉得他肯定能成功。他没有本钱,没有资源,没有亲戚,更重要的他也没有知识和文化的起点,所以他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真的是离着非常遥远的一段距离。这十年里,他就是一个职业大全,他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他曾经刷盘子,也曾经开饭馆,也曾经炒股票,也曾经炒股票而破产。曾经到KTV给别人照相,也曾经到法院门口给律师拉生意。

当他特别穷困潦倒的时候,曾一只一只倒卖烧鸡,特别特别穷困潦倒的时候,曾经真的是满地捡钱过了几天。他说你还别说我别的不会,我眼神特别的好。

但是他打拼了十年还是没有发财,也没有安身立命的场所,但是他有一个原则,不偷、不抢、不骗。他有一次进了一个皮包公司,几天之后还愤而出走了。他是读了那些励志的书,他觉得他不能回去。有一年大年三十,他吃下了最后一粒花生米,他一拍桌子,说我今年要学很多东西,我一定能挣100万。但是,绝望的时候还是居多,有一次他在特别绝望的时候,在他的十元店和小公园的门口来来回回走了几百遍,就在那发呆。

后来我在街上我就跟他溜达,我说在深圳,咱们到哪拍呢?你喜欢哪呢?我随口一问,他说了一句话,我哪都不敢喜欢,这个地方不是我的。但是他也回不去了,所以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城市与乡村,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一个缩影。我当时很满意,做了一个30分钟的片子带走,剪辑、播出。

几个月以后,一个非常困倦的中午,我正在那写东西,然后突然一抬头,“劳斯莱斯”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里,就站在我的面前,我当时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我觉得不对啊,好像看了一个电影,不应该有续集,这个节目播完了,30分钟好好的播出了,剪辑了。怎么这个人还在这?他就说他又失业了,因为他当时跟我见面的时候刚踌躇满志找了一个新的工作,就是给银行拉存款。别人一看说,这个小伙子是坐着公共汽车来拉存款,还说了那么大的数字,根本就不相信他。所以他又被开了,他从那个公司刚刚被开,走出来,不知道应该到哪去,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不知道应该跟谁说说,所以他就鬼使神差,不知不觉走到了我的办公室。

然后他愣了一会说,我想起来了,掏了一个红色的小本给我。他说我就找你来给我写一句话,什么话都行,鼓励鼓励。我那个时候还是不知所措,因为真是年轻,我觉得那个时候他是我人生当中第一个扎扎实实见过的,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活下去的失业的人。我说点什么能真正鼓励到他呢?我也忘了我写了什么,反正大概就是类似下次见到你希望能有好消息这样的话。

他拿过这个本子,转身,那个画面我也记得,他走过几排桌椅到那个门口一转身消失了,走进了茫茫人海。从此,我也再也没有他的消息,所以我的采访生涯就是这么开始的。从这样的开始其实我不断地在想,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在找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跟我说。

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后来采访的人生有这么长,十几年的时间,我们采访了成百上千个人物,各种各样的人,不同的人生,但是我总是回看十几年前的这几次特殊的采访。我总在想,那个姑娘给我的莫名其妙的下午。“劳斯莱斯”递给我的让我不知所措的红色的小本子是什么呢?我觉得是一份孤独吧。我可能因缘巧合,因为非常偶然的机会成为了跟他们搭建了某种连接的少数人,甚至是唯一的人。在他们面前那个时候我根本不是一个记者,我没有任何的职业身份,我就是那个唯一愿意坐下来听一听的人。

其实在事后我们采访了那么多的人,完全不同的人生角色。我一次一次在印证这一点,在这个连接的两头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曾经采访过上战场的老兵,我们曾经采访过下矿井救人的矿工,采访过从法院辞职的法官,去打官司的医生、战俘、间谍等等,还采访了很多年轻人,很多在座的同学那个年纪,他们到伊拉克去当雇佣兵。可是我总在想,穿越了荧屏,穿越了完全不同迥然不同的人生,穿越了各种各样的人生角色,社会经历、身份地位等等。真正越过荧屏打动你,触动你,在你心里搅动一下的,甚至在你心里重拳一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觉得或许不是那些不可思议,跌宕起伏的,惊涛骇浪的戏剧性的电影情节吧。反而是背后那些特别朴素的东西,那些真的让你觉得在一个陌生人的人生当中,你能感受到的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甚至是似曾相识的东西。

那个是什么呢?那个就是我们每个人站在生命的面前,剥离了所有的东西,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些最简单,也是最复杂,最朴素的课题。就是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所以,这么说的话,我到底在做什么?英语有一个词,采访叫做interview, inter,在什么与什么之间。我总觉得采访不是一个单向的抓和取、拿、剪辑、播出、带走这个过程,觉得它是一个交互,一个inter,在那一刻我站在了两个人的生命河流真正的交集点上,站在了两个人非常真实的生命感受之间,就在两个完全素不相识的人生命碰撞的点上。

在这个点上,恐怕我必须要忘却自己的职业身份,在这个点上我就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这个点上如果有足够的耐心,我递给他一支画笔,让他可以自己画一幅字画,也是在这个点上我能拉起他的手,回到他的记忆,真正的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或许在某一刻我可以听到“嗒”的一声,就是他解锁自己记忆的那一声。

后来十几年我始终是在寻找这个“嗒”的一声,而这个瞬间其实也是相互的。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也在我的内心里,嗒,打开了一下,放进了一个表情,放进了一个瞬间,甚至只是放进了一段沉默,而我自己也借由这样一个表情,一个瞬间,一个沉默走到今天的这个我自己。

我们所说人生而孤独,We Are All Alone,But We Are Alone Together。我们生而孤独,所幸,我们可以孤独。 他有一次跟我说了一个事特别好玩,他说他自己老打四个喷嚏,他有一天就突发奇想上网搜索,人为什么老打四个喷嚏呢?他竟然发现很多人都在网上问这个问题。他说那一刻我竟然有点莫名的小激动。我发现很多人跟我一样,我不知道现场有没有人连着打四个喷嚏。

其实为什么呢?我觉得虽然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可是,就是在那样的时刻,在很多夜深人静的时刻,当你从一段文字,一段歌词,当你从一个陌生人的讲述当中,某种讲述当中,某一个场景当中你突然觉得我也有,原来你也是这样。可能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会心头一热,倍感慰藉。We Are All Alone,But We Are Alone Together。我们何其不同,又何其相似。

所以其实我现在会有一个习惯,在马路上我老是会看人,我看到那些特别发呆的人,我老想多看他几眼,就会想起“劳斯莱斯”,我看见那个马路上筑路的工人,以前我觉得他们是城市的符号,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多看一眼。但是我在农村采访了非常多的家庭。我再回来就会觉得他们是一个又一个的父亲。快递小哥到我们家去送东西,我总在偷偷地想,这个人给他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其实穿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社会、地位、人生角色,我们都有一个情感身份,在这个情感身份里是相通的,甚至是相同的。我们最近上班的大楼门口有一个大爷特别热情,他每次收我钱的时候都老得解释半天。说我不想收你的钱,我的领导非让我收你的钱,我也不好意思,每天收25块钱。我觉得这个大爷挺好玩的,突发奇想,我说采访一下他吧,我真的给他做了一个采访,后来我发现他很有故事。他在农村曾经赌博,然后每天给他老婆一块钱说你看这是我赢的,其实已经输了好几万了。他老婆最后骗不过去了就说,好,咱们输了,咱们赢回来。

他们两个人就到城市来打工,每个人都一天打好几份工。我问了一个他没有被问过的问题。你回望你这一生,你最想活在哪段记忆里?他说我在我儿子5岁的时候,我曾经跟我老婆是农村人嘛,很少一家三口人一块出去,我们到野地里头去采蒲公英,他说你们城里人老说浪漫,我就觉得那一天我特浪漫。他还告诉我一个秘密,每次夕阳西下,他老站在门口发呆,为什么呢?他看见那些老头老太太,接孙子、孙女,他就老偷偷看他们几眼,心里老是想家,想他自己的孙子都没有抱过几回。

我也从此有了一个习惯,我一下班看他站在那就会偷偷看他几眼,去看他的眼神。好像,这成了我们两个之间一个隐秘的连接,成为我们之间的一个小的秘密。了解人,了解人的故事,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可能是我一直希望能做下去的事,因为我想在这样一个魔幻的年代,在这样一个大家都说信息量极大,充满了焦虑不安,充满了喜悦、兴奋的年代,我们有特别特别多的通讯工具,可以和我们频密的,一天多少次的连接在一起,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社交方式,但是我总觉得内心和内心之间的连接恐怕还是需要这样一些最朴素、最原生态,甚至是很笨的瞬间吧。

就是我说,你听,你说,我还听。我不懂佛法,但是前几天我看到一段文字,有一个弟子问大师,“你总说爱,爱到底是什么?”这个大师想了想就说,爱就是感同身受。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说,我是如此的幸运,在我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我非常有幸地和很多陌生人搭建了这样一个瞬间。

我也非常有幸能够把其中的很多瞬间传递出去,因为至少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和陌生人说话,哪怕是一瞬间的感同身受,哪怕是一瞬间的似曾相识,也值得感激,谢谢!

青年作家蒋方舟和星空演讲的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由“相亲小文”引发的思考。去年,蒋方舟随手把自己的相亲经历在微博写了出来,引起了意料之外的讨论。蒋方舟突然被当做“大龄愁嫁女青年”的样本,很多人认为她太不女权了:你竟然作践自己到了相亲的地步,简直不配当新时代的女青年。

在现场,蒋方舟坦诚地告诉大家,她写那篇文章只是想说,自己不想被公开议论长相,这让她感到不太舒服。

蒋方舟笑称,自己不希望以后的墓志铭写着:蒋方舟,生不详卒不详,相亲派女作家。她认为,女性作者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不想被自己的经历所定义。一个极端的例子,前段时间自杀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她把自己少女时期被性侵的经历写成了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然后选择了自杀。

“一切林奕含生前最讨厌的标签,以排山倒海的方式加诸于她,”蒋方舟抛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不想被自己的经历所定义”。

蒋方舟厌倦了大家叫她“才女”。《一桌没有姑娘的饭局还能算吃饭吗?》针对前一段时间非常火的文章,蒋方舟认为,男性把握了“书写权”,“才”只是“女”的装饰,所谓的才女只是雕琢得更好的一盘菜而已。“才女”既不是职业定位,也不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而更像是某种供需关系的产物。男性社会需要“才女”的点缀,所以他们才制造出来。而当女性的才华真正冲击和挑战了男性的权威时,她就不再享受“才女”的优待。蒋方舟无奈表示,如果当今的女作家们,沉醉在男人对“才女”的赞美里,或是用奇情的经历来装饰自己,而放弃在写作上自我发展的话,把自己的视野困在身为女性的困局上,那就是对这种被争取来的权力的滥用。

“我向往女性的写作是人性的”,讲到所期待的“女性书写”,蒋方舟的语速越来越快,她的情绪也感染了现场观众,“她们走出女性性别,也走出性别压迫。既不顾盼生姿,也不为自己的女性气质而抱歉。她们讲述人类的不公,而不是讲述作为女人的不公。她们找到自己的语言,独特的语言,以最真最善最美最严苛的文学标准来要求自己,探索社会的秘密,具备公共的力量。”

最后,蒋方舟希望通过演讲和每一位女生共勉:“不希望女人在生活中自我贬低,以性别优势换取生活的红利,女性可以选择成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以这些身份挖掘、塑造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类的各种伟大可能性。”

>>>点击下一页阅读精彩“2017年星空演讲赵丽颖演讲 《小小的英雄主义》”

企业家冯仑在星空演讲的讲台上睿智洒脱,他用一个个金句凝结自己对于成功和人生的理解。他的演讲内容,也从最切实的房价问题谈到了无垠的太空。自由、改变、梦想、这些词汇通过他口中的一个个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让观众们如同畅游在思想的星空中,激发感悟和思考。他眼中,一切的故事,梦想的实现,或者失败,都是源于“我愿意”这三个字。

身为万通控股董事长的冯仑是中国最负有盛名的企业家之一。他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大家之间的距离:“以我现在的年龄,我最烦的身份就是青年导师。”成功不是开药方,满街都是管理书,遍地都是倒闭公司。不过冯仑知道,只有拥有了“我愿意”的野心和期望,才能让一个人真正接近自己想要的目标。

他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第一次决定下海接触房地产业,第一次出国感受世界,第一次决定北上改变了事业格局。冯仑这三次“我愿意”的时刻,让他从一个政府机关中的小伙子,一步步成为了今天的商界巨鳄。现在冯仑的“我愿意”,是要发射一颗卫星上天。他认识了一位年轻人,还没有大学毕业,揣着两千多元的积蓄,创办了国内首家从事航天核心技术研发及商业发射服务的民营公司。冯仑被他的“我愿意”打动了,成为了他的投资人,今年8月,冯仑的“风马牛1号”卫星就要发射了。

“我愿意的前提,是我想要,是想要自由。”冯仑把自由归纳成了四种:时间自由,行走自由,财务自由,行动自由。谈到这里,他感觉到了台下听众的疑惑:“这不是有了钱才有的自由,是心的自由才有了一切。就像那个25岁建造火箭的年轻人一样,他没有钱,可是他的心已经飞出了地球。”

他的话题很自然地落到了房价上,他在现场发问:究竟是房子限制了你的自由,还是你对自由的看法导致了你对房子看法的改变呢。他列举了一个数据,中国的买房平均年龄是27岁,美国呢?是41岁。冯仑说,这是我们在错误的年龄承受了超出我们自己能力范围的决定。

“如果你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你想选择自己认为自己有价值的内心和梦想,那你第一件事情应该要把束缚自己的东西扔掉。如果你愿意,你要自由地去创业、去创造,那你应该把这些都先扔掉。”冯仑说。

他最后的总结慷慨激昂,也令人振奋:“创业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个活法,不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讨价还价。如果你跟自己的人生讨价还价,你永远是输,不可能赢。如果你只记得我愿意,我要去做,这样你永远就胜利。”

冯仑:获得自由的一百零一种方法演讲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有意思,今天在这儿跟大家聊聊跟生意有关,但又不完全有关的话题,其实跟大家生活有关。

我是冯仑,今天来到星空演讲的舞台有一点点巧合,因为我在前一个时刻就在为一件卫星的事发愁。因为我们旗下有一间公司要发射一个中国第一颗私人的人造卫星,在8月份,叫“风马牛1号”,这个卫星会拿来跟手机上互动,可以通过手机看太空,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

但是今天我到这儿来,实际上我一直在问自己,我能讲点什么呢?以我现在这个年龄,其实我最不愿意扮演的角色就是青年导师,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最烦的就是这个角色。我一看年龄大的人在上面讲,我就有点想走。

我是觉得在前一段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我们在投资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急切的眼光和眼神,他们总在问,或者内心有一个非常强的期待,就是拿到一点钱开始折腾,最后一定要成功。而且在目光当中表达出那种对成功的渴望,接下来就会问一句,怎么才能成功?其实我一直都没有答案,我认为能够告诉大家成功的,其实都不是一个像开药方一样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做了将近快30年的事情,我发现一个现象满街都是管理的书,到处都是破产企业。书店都是爱情教程,出了门全是不信婚事。如果按照教程去做,如果说这么简单,生活中不应该有失恋、失婚、破产,所有这些事都不应该有,但事实上真就是很多。我在想成功,成功到底有多少种方法,如果有一百种方法的话,我今天讲不出这一百种方法,但是我告诉大家一百零一种方法,这不是方法中的方法,就是三个字“我愿意”,所有去折腾的人都由这三个字开始,如果一开始没有这三个字,你不愿意,你没有一个追求你梦想的一个开始,你内心不是很冲动,就是嫁错人一样开始于你愿意,走错道也是开始于你愿意。

回想起我今天站在这儿愿意跟大家分享,也是曾经的我愿意的事情。

1991年我和王功权、潘石屹等6个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那一年我们平均年龄25.6岁,不算我是24.6岁,最小的是不到22岁,跟在座差不多的年龄。也就是说6个人都从原来的生活状态,特别是从原来的机关直接出来,就是从体制内直接出来,不做公务员了,放弃了所有的薪水和父母交代给我们的纯真、安身立命之道,比如巴结领导要老老实实上班,要学一技之长,把这些事都丢掉了,就只记得我愿意,于是我们6个人开始办了一间公司。

这间公司一开始跟大家一样,中国创业今天是好时间,以前是没钱才创业,找不到钱,但是我们仍然坚持我们愿意。我们愿意就开始面临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开始呢?那你就要去折腾,去找办法,所以我们一个偶然的原因在路边上当时发现了有一个房地产的项目可以做,但是我们没有钱。这个时候正苦恼的时候,在一个大排挡上听到有一个人讲广东话,讲广东普通话,讲按揭。

讲这件事情,我相信在那个时间懂中文再好的人,也不懂得这个词,我也同样。但是我对词汇非常敏感,于是我走到大排挡边上找这个广东人,让他把这个字写下来,我一看这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完全没见过,按照的按,揭发的揭,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就不断刨根问底,他告诉我是抵押贷款款,你先付一点钱,房子押给别人,他再给你一部分钱,这时候再按月付。

我想这样的话,我们当时很有意思,我们当时看上了一个项目有8个别墅,如果我们能够先付一点钱再借点钱,这就可以了,这不就是按揭嘛。于是启发了我们,我就和王功权到处去借钱,不停地借,从8万、10万、12万,最后借到500万,最后去按揭1300万,总之把这事做成。做成了,潘石屹加入了,开始去卖房子,这就是我们的开始。

大家看我愿意,是有很多乐趣,就相当于私奔,你愿意,别人都觉得很紧张,但是你会觉得很有乐趣。从这儿开始我们有了一点积累,我们就开始继续愿意了,一次突然发现可以养活自己了,于是更愿意。所以我们在拿到了最初的一点创业资本以后,我就第一次去了美国,去了国外。第一次出国去美国,去美国的时候这也是我愿意,因为在这之前很多人劝我们要出国,我们都不愿意。我们就想着,自己赚了钱,我们自己站着出国,不像有时候有一些机会了需要弯着腰、趴着求人出去,我们要站着出去。这会有了点初始的资本之后,我们就开始想着到境外,于是我说我先去,仍然是我很愿意,先往美国跑。

第一次出国走得很远,走得很陌生,两眼都不清楚,所以1995年第一次去美国。到了美国以后,我突然发现其实在一个新的世界里,我们完全是弱智,什么都不知道。不会开车,不认识英文,另外是不会花钱,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我临上飞机以前小伙伴特别叮嘱我说,出门不能让人看不起,多带点钱,给了我好几万美元现金。就好像村里把小伙伴送出村讨生活一样,给了我一些现金。这我才知道,这个地方现金是没有用的,需要刷信用卡,然后把所有的钱交给接待的朋友,存在信用卡里,于是开始了大吃大喝的日子。所谓大吃大喝的日子,是接待我的这个朋友他说的话,他说我在这儿做留学生,在这儿给公司打工,从来花钱没有这么爽过,这时候我才知道美元原来也是钱,在美国仍然可以让人爽,我以为只是在海南钱才可以让人爽。

这个时候我们就一路走,见了很多人,居然有一次在纽约和华尔街请了十来个人一起吃饭,吃到半道的时候打了一个电话来,银行找我这个朋友问他一件事。说,先生你是不是最近不如意,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不开心的事。他说,没有啊,我很开心了,我在吃饭呢。对方说,你吃饭以后要去哪儿呢?他说,我不去那儿啊,我还在纽约啊,你问这个干什么呢?后来他才反应过来,在美国一个中产阶级花钱是很有规律的,不是你想怎么突然一下花这么多钱,然后过两天就不花钱了。然后银行就会怀疑这样的人花现金的曲线突然很跳跃了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郁闷寻短见,准备自己结束了。还有一种是花完就准备跑了,所以他后来跟我说,冯哥,没想到花钱爽都不行,别人不相信,因为咱从来没有过钱。

后来我说,那你就干脆跟我们一起干,这之后果然由这样一个开始又创造了我们一个我愿意而带来的第一次。这个人就是我们后来美国万通的第一任老总,然后由他带领我们第一次参与了天使投资,我们就变成了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第一家做天使投资的公司,当时具体的是王功权在美国负责这些事情。这家公司投的第一个项目是亚信,就是田溯宁和丁健后来管理的公司。而亚信又变成了中国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留学生归国创业的公司,所以我就觉得这仍然是这样,如果你不愿意、不想走很远、不想去尝试,这一切都是零,甚至你可能偶尔信用卡花多一点,银行都不信任你,都认为你可能会寻短见、逃跑。但是当你愿意的时候,你改变了这一切。

说到最近,去年这个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让我又想还能走多远?那就走出地球。我去了NASA,为期一个礼拜做一个训练,训练什么呢?训练失重,在太空中失重。然后在太空中慢慢在失重状态下走路,很辛苦。但是也很新奇,然后去看卡纳维拉尔角,看到了太空博物馆,看到了人类怎么从地球中走出去,走到了月球,走到了火星。我想起Elon Musk最近一直在讲火星的事,但是很多人淡忘了月球的事,大家想一想最近很少人谈月球了,为什么?当我问了在航天公园的美国宇航员,他们在那儿接待,跟我们讨论。其实月球大部分已经被人类所了解,现在登月已经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现在的速度是多少?火箭的速度是1秒8公里,所以随着未来的进步,我们到月球可能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我们到火星也就是两三个月的地球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又觉得,原来想象中这么遥远,事实上也就近在咫尺。最远的距离是心和心的距离,而不是眼睛和物件的距离。所以我就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也造一个火箭,甚至也发一颗卫星到月亮上看一看。然后我回到中国就找,就发现有一个年轻人在做火箭,于是我跟他交流,就说你帮我发一颗卫星。他当时就说,可以啊。我突然觉得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了,怎么那么容易就答应了呢?后来他告诉我,这时候火箭技术已经是五十年、六十年以上,发上去并不困难,关键你要什么?于是我告诉他,我要一个卫星,还要跟手机能互动,在手机上能看到月球,看到太空。他说,可以。于是就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现在,开始慢慢地作这件事,终于在今年3月份签订了和约,由长城公司帮助发这个卫星,8月份就开始发上去。

而这个卫星的研制,都是这些年轻人帮助做的。而我这个时候发现这个年轻人非常年轻,年轻到多小呢?就是二十四五岁,从初中开始玩火箭、火药,甚至把自己都炸了,到今天成为一个中国的民间火箭公司的创业老板,也可能是中国版的Elon Musk。这样一来我就发现人只要愿意之后,你的能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我觉得即使是房地产,在月球上也不是神话。我在英国一家国际性的建筑设计公司,有一次我进去的时候,从第一个门廊进去的时候,我就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一些房子,而这些房子不是我们通常的四堵墙一个顶,它是趋向的凹进去很多,又像窑洞,又像一个玻璃的艺术品,就是这样的空间。我当时很奇怪,就找他们的负责人问,这是一个什么房子?他偷偷地告诉我,这个是给美国宇航局NASA定制的月亮上的房子。我说,月亮上居然能有房子?他说,这是2020年要建成的房子,就是在月亮上用3D打印机加智能机器人要建起来的月亮上的房子,所以我才知道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很遥远。

于是我最近在投资,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多看一眼地球以外。实际上只要我愿意,我们有这样一组能力就可以走得更远,甚至走到地球以外去开拓你的视野。

我愿意的前提是什么?当然是我想要,我想要什么呢?我想要自由,我想要财富,我想要时间,我想要能力,总之你是需要。如果没有自由,没有财富自由,没有时间自由,没有你的行动自由,这一切我愿意仍然是在零的基础上踏步。而要这些所有自由的根本不是像有时候大家讲到的,是你有了钱才有自由,恰好是因为你有了心的自由,心灵上首先就放开了去想我愿意,就像那个小伙子25岁就可以做火箭,他有什么钱?他没钱,他到处融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但是他愿意,于是感动了包括我还有其他人在内,我们成为了他的投资人,也成为他第一个最重要的卫星的用户。

所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选择和自由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是成为我愿意的前提。今天我知道所有的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现在我们都受制于一件事情让大家感觉很不自由,这就是房价,这跟我们的行业有关。究竟是房子限制了你的自由,还是你的内心不自由误导了你对房子的看法?这点我会说一点我不同的看法。

其实我们中国人买房子,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中国平均买房子年龄是27岁,美国是多少呢?美国平均买房年龄是41岁。也就是说你在27岁做了这个决定,在发达国家美国的GDP差不多5万美金,我们是1万美金的情况下做了这个决定,是你这个年龄本来就承受不住的事。就相当于15岁要当妈,你拥有生孩子的能力,但是你得很使劲。生了孩子你也不会养,然后你就会抱怨带孩子太苦了、当妈太苦了、人生怎么这样?你很悲观,你也很沮丧,你认为退无可退,而且看着孩子也烦,看着周围世界都改变了颜色,其实是因为你这个时候不该生孩子,你太早做了一个你能力不能承受的决定。

我相信有很多原因,有丈母娘的原因,有房价不断涨搞得你心惊肉跳的原因,也有在城市里没有安全感的原因,也有女朋友的原因。总之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你想选择自己认为自己有价值的内心和梦想,那你应该第一件事情要使束缚自己的东西扔掉。如果你愿意,你要自由去创业、去创造,那你应该把这些先扔掉。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有意思,他结婚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他丈母娘没有现在这么敏感,没有强迫着把名字写清楚,也没有强迫着看房产证。所以他跟老婆结婚前商量,说我能不能把丈母娘给的钱折腾一下做一个我愿意的事情。结果他太太非常好,可以啊,那你去做吧,但是别跟我妈说。他们俩租了一个房去结婚,然后去折腾,去创业。结果没成功,不是这么容易的,真没成功。没成功以后,两眼一瞪不得不跟她妈说。他赶上一个好丈母娘,没吱声,也没说别的,反正你们俩已经结婚了,钱也给过了,你们俩自己决定。

然后他太太也很好,也没有埋怨他,说那你怎么定吧,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于是这个哥们继续创业,他就说了一句话,我欠你一套房子,但给我一个机会,我继续去折腾。我做我愿意的事情,如果我成功了,我给你一个大房子。果然如此,大概七八年以后他成功了,给了一个大的,而且不只一个。

这个故事实际上也很简单,就是一开始如果你做你愿意的事情,一定要把你能够甩掉的负重、负累、枷锁、牵挂尽可能减轻。自由要从脚下开始,要能走得远要从心开始,要放飞你的心灵,这是你猛攻开始创业和期盼成功的起点,也是你能够期盼你未来成功的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如果失败,也可以用“我愿意”来安慰自己。就像你嫁错人,别人都不能管,因为你老说我愿意。任何一个人开始自己的创业,开始自己不同于别人不同人生的时候,记住,自由是你所选择的,既然选择就只有一往无前,而没有第二个可能性,创业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个活法,不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讨价还价。如果你跟自己的人生讨价还价,你永远是输,不可能赢。如果你只记得我愿意,我要去做,这样你永远就胜利。

谢谢!

>>>点击下一页阅读精彩“2017年星空演讲陈晓楠演讲 《我为什么喜欢和陌生人说话》”

青年作家蒋方舟和星空演讲的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由“相亲小文”引发的思考。去年,蒋方舟随手把自己的相亲经历在微博写了出来,引起了意料之外的讨论。蒋方舟突然被当做“大龄愁嫁女青年”的样本,很多人认为她太不女权了:你竟然作践自己到了相亲的地步,简直不配当新时代的女青年。

在现场,蒋方舟坦诚地告诉大家,她写那篇文章只是想说,自己不想被公开议论长相,这让她感到不太舒服。

蒋方舟笑称,自己不希望以后的墓志铭写着:蒋方舟,生不详卒不详,相亲派女作家。她认为,女性作者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不想被自己的经历所定义。一个极端的例子,前段时间自杀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她把自己少女时期被性侵的经历写成了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然后选择了自杀。

“一切林奕含生前最讨厌的标签,以排山倒海的方式加诸于她,”蒋方舟抛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不想被自己的经历所定义”。

蒋方舟厌倦了大家叫她“才女”。《一桌没有姑娘的饭局还能算吃饭吗?》针对前一段时间非常火的文章,蒋方舟认为,男性把握了“书写权”,“才”只是“女”的装饰,所谓的才女只是雕琢得更好的一盘菜而已。“才女”既不是职业定位,也不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而更像是某种供需关系的产物。男性社会需要“才女”的点缀,所以他们才制造出来。而当女性的才华真正冲击和挑战了男性的权威时,她就不再享受“才女”的优待。蒋方舟无奈表示,如果当今的女作家们,沉醉在男人对“才女”的赞美里,或是用奇情的经历来装饰自己,而放弃在写作上自我发展的话,把自己的视野困在身为女性的困局上,那就是对这种被争取来的权力的滥用。

“我向往女性的写作是人性的”,讲到所期待的“女性书写”,蒋方舟的语速越来越快,她的情绪也感染了现场观众,“她们走出女性性别,也走出性别压迫。既不顾盼生姿,也不为自己的女性气质而抱歉。她们讲述人类的不公,而不是讲述作为女人的不公。她们找到自己的语言,独特的语言,以最真最善最美最严苛的文学标准来要求自己,探索社会的秘密,具备公共的力量。”

最后,蒋方舟希望通过演讲和每一位女生共勉:“不希望女人在生活中自我贬低,以性别优势换取生活的红利,女性可以选择成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以这些身份挖掘、塑造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类的各种伟大可能性。”

蒋方舟:聊聊社会对才女的荒诞想象演讲全文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其实今天我不太想讲个人的经历,个人的奋斗史,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讲在我看来比较有意义,比较有公共性的话题,聊聊这个社会对于才女的荒诞想象。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关于我自己相亲的经历,其实是一篇非常无聊的文章,我大概两个小时就写完了。但是意外的是那篇文章引起了很多的讨论,而这些讨论是我没有预期到的。

第一个讨论,比如说在文章当中我写到我去相亲,结果被相亲对象嫌弃丑。他不仅嫌弃丑,还把“觉得蒋方舟太丑了”这条微博发了出来。当然我写这个的意思是说我并不喜欢被人公开的议论长相。你背地里跟网友说,我昨天相了一个太丑了,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公开发到微博上觉得有点不礼貌。但是我把这个经历写出来之后,我发现竟然有一些网上的大V发起了网络投票,他们问网友,你们觉得蒋方舟真的丑吗?丑请按1,不丑按2。

第二个我意料之外的讨论是,我一下子被当成了一个大龄愁嫁女青年的样本,很多女生她们大失所望,觉得蒋方舟你竟然这么作践自己,竟然去相亲,你太不女权了,你太不配当新时代的女青年了。

第三个讨论,其实是我发现我逃避了很多年,我不想像一个典型的女作家一样去讨论两性。

比如说有一份杂志想让我重新相亲起来,写一些情感问题的文章。我发每一篇微博底下都有网友在问,说蒋老师你今天相亲了吗?媒体找我约稿的时候也会跟我说,感谢蒋老师在相亲之余赐稿。开始我觉得这些都是玩笑,但是到后来我确实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恐惧。

我害怕自己就此被历史定了性,然后在我死之后,我的墓志铭上写着“蒋方舟,生不祥,卒不祥,相亲派女作家”。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其实作为一个女性的写作者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因为你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你的文本会被淹没,你的才华会被淹没,你对艺术专业的追求会被淹没,你的独特品质会被淹没,最后 能够代替你,能够定义你的只有这段经历。

有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前一段时间有一位自杀的台湾女作家叫做林奕含,她把自己少女时期被性侵的经历写成了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写完之后她选择了自杀,一夜之间她的名字占据了台湾和大陆所有的媒体。性侵、抑郁症、才女、美女,一切林奕含生前最讨厌的标签,突然以一种排山倒海的方式加注于她。的确,她身上的确是聚集了所有抓人眼球的元素,所以其实大部分人并没有耐心去看她的小说,只是看了她的采访、视频,甚至只看了这些标签,就去轻率地想象,粗暴地怜悯,轻浮地评价。

但是如果你看了她的书,你会发现,她并不是一个软弱的无知少女,她对自己,对世人的观察是非常冷静和犀利的。林奕含在书中写到,原来人对他人的痛苦是毫无想象能力的,总是把自己无法理解的痛苦看成是一个庸钝的语境,一出8点档的电视剧。其实,她早就看清了这些,所以她不愿意自己的经历只是一个抑郁症的精神病例,或者是一 个狗血的社会新闻。

所以她竭尽自己的笔力,用一个身为小说家的自觉写了出来,她要用自己的声音去讲出这个故事,所以她并不是一个软弱的受害者,她其实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书写者。她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新闻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女作家。

林奕含的经历其实让我再一次感慨作为女性书写者的明星,就是观众选择忽视你的书写,而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标签定义你。我曾经问所有我见过被贴上才女标签的女性朋友,我说你们讨厌这个称呼吗?有些人享受,有些人觉得无所谓,但是大部分被我问到的人她们会反问我说,“你呢”?我说我越来越讨厌被这样叫了。我愿意被叫做是一个女作家,因为女作家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定位,但是所有的女学者、女教授、女导演、女摄影师都被非常暧昧的称之为“才女”,她们的专业技能被模糊掉了,好像“才”只是“女”的一种修饰,一种超值大赠送。“才女”既不是一个职业定位,也不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而更像是某种供需关系的产物,男性社会需要才女的点缀,所以他们把才女制造出来。

中国古代才子自古有“红袖添香夜读书”,艳福想象,陪他们读书作伴的当然不能是什么也不懂的柴房丫头,最好是有一些文化的美女能够和他们一唱一和。我一直以为这种腐朽的想象早就消失了,实际上前一段时间我看到媒体称赞一个16岁的“诗词女神”,媒体意淫说,她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所有的想象。我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时代的进步其实很小。

就像前一段时间有一篇文章把饭局上的姑娘当做是“菜”,在男性社会看来,所有的“才女”只是一道雕工更好的“菜”。才女的才华被限制在了一个很有限的空间。女性当然被鼓励拥有一种刚刚好的才华。男性需要女性明眸善睐,圆融识大体,但是又不能具有攻击性。而当女性的才华真正地冲击和挑战到了男性权威的时候,她就不再享受才女的优待了。男人对才女“才”的欣赏,有点像一个成年人看到一个五岁的孩子可以做乘法,成年人当然会喝彩、鼓掌。但是如果这个5岁的孩子竟然熟练掌握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话,那么成年人更多的反应是恐慌、不知所措,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我们举个例子,以李清照为例,那个史上最著名的才女。现在我们恐怕非常难想象她当时要进入一个由男性所主导的文学圈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在她生活的时代,所谓的词体文学一直是男性模仿女性的口吻,他们在填词的时候会想象歌女是怎么唱的。作为一个女性的词人应该怎么自我表达呢?李清照写了一篇《词论》来争取文坛的认可,她讲了一个非常出色的男歌伶故意穿得非常的落魄,非常的破败去参加一个宴会。所有人都对这个闯入者是非常不屑的,因为觉得他穿得破破烂烂,直到他展露歌喉,所有人才心悦诚服地为之罗败,卑微的人终于获得了荣耀。

李清照在这个故事中显然是把自己比作那个不合时宜的闯入者,她希望自己是以才华被衡量,而不是被细节衡量。但是她的文章写出来之后,很快就遭到了精英文人的批评。男性文人说她是一个不自量力的蚍蜉,是一个狂妄的妇人。接着男性的评论家又在暗示李清照在丈夫死了之后又结了一次婚。男性评论家说李清照或许有才,但是无德,而她的才华必须为她的失节负责。

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男性把握了所有的书写权的时候,那些仅有的女性作家所遭受的阻力和屈辱是现在的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的。她们时而压抑、时而妥协、时而自我审查、时而奋起抗争,为后来的女性写作者争取到 了书写的权利。

如果我们当今的女作家沉溺在男性对于“才女”的赞美里,或者不断地自我暴露情感经历来装饰自己的话,我们就放弃了在写作上面的自我发展,我们浪费了努力争取来的权利。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写作是好的女性写作,什么样的写作是自我发展的女性写作。在我看来女性写作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女性的阶段,在维多利亚时期,即使是那些女性写作者,无论是我们熟知的温顺的简•奥斯丁,还是叛逆的乔治桑。她们都忍不住把自己带入到写作的女主角的性格当中,通过和男主角发生恋爱而发掘自己身为女性的力量。所以是一种模仿式的写作。

第二个写作阶段是女权的,这个是和当时的社会氛围,女权运动结合。女性写作者她们非常厌恶被看作是女性。她们讨厌自己像一个妈妈。她们在小说里面一次又一次扮演着男性,好像所有的女权主义者都只有一个故事可以讲述。就是男性世界多么可恶,讲完这个故事她们就精疲力尽了。这个让我想到,在小说《洛丽塔》中,作者纳博科夫讲过的一个故事。

他讲到这个植物园当中有一个猴子,这个猴子有一天得到了一幅画架和颜料。结果这个猴子画的第一幅画是什么,它把笼子上的铁条画了出来。这就像当时女权主义写作者她们的一个隐喻,她们把自己的视野困在了身为女性的困 局上。

抗争是必要的,但是我现在很反感舆论把所有的不公平都指责为“直男癌”,因为我觉得当你树立这种对抗关系的时候,也牺牲了自己的疆域和远见。

第三个女性写作的阶段,我向往的是人性的。我向往的女性写作者他们走出了女性的性别,同时也走出了性别的压迫,她们既不顾盼生姿,也不为自己的女性气质而抱歉。她们讲述的是身为人类的不公,而不讲述作为女性的不公 。

她们找到了自己的语言,独特的语言,以最真、最善、最美,同时也是最严苛的文学标准来要求自己,来探索社会的秘密,而她们的语言具备公共的力量。我向往所有的女作家在被人提到时,首先想到的是她们是某某书的作者,而不是她们的某段经历,或者她们和谁谈过恋爱。我向往的女性她们选择成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以这些身份挖掘 、塑造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类各种伟大的可能性。

她们每一次面临她们可以躲在性别的洞穴里就可以逃避风暴的时候,她们没有选择逃避,她们挺身而出,对自己赌咒发誓,我要做得更出色,更完美。这一次真付出行动,这一次我竭尽所能。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点击下一页阅读精彩“2017年星空演讲刘烨演讲《我和我爹,我儿子和他爹》”

作为“火华社长”的刘烨,演讲风格可谓足够“没风格”:现场忘词、几次口误、还要遭观众拆台,让现场气氛更加轻松,观众们笑声不断。刘烨在台上一点架子都没有,像是个邻家叔叔和观众讲起自己和自己父亲的故事,以及自己当上爸爸之后的甜蜜感受。

他的演讲主题有点绕口,《我和我爹,我儿子和他爹》,再加上说话时有点磕磕绊绊,刚开场全场都已经笑得不行了。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他的脱口秀:“过去人家见到我还能说出我演什么角色,现在就变成诺一爸了。”既然这样,演讲的主题就这么定了:“反正我和我儿子很熟。”

“后来我想通了,你们喜欢他也是喜欢我给他的基因。”真是要给机智的社长点赞。

刘烨现在是父亲,而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形容自己从小是个乖小孩——刚说完就被观众拆了个台:“哪里乖了?”之后他说起自己童年被父亲狠狠打屁股的故事,故事说完准备提升一下主题,感慨父亲对他的爱护,他用了“慈父”形容,自己“打脸”,惹得大家一片笑声。“那就是严父吧。”刘烨给自己解围。

刘烨的父亲教育他不能狡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现场的刘烨也是这样,提词器错了,自己节奏快了,忘记下一个话题了,他直接对大家说:“ 等我看一下啊”、“我往下翻点啊”,“怎么这么乱?”

“我对诺一也是这样,不能撒谎,不能不尊重人。”他回到了主题。讲到自己当父亲的经历,刘烨可是一下子放飞了自我,言语中透着满满的幸福感和对于诺一的骄傲。儿子的成熟和懂事经常让刘烨感动、惊喜。

不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我小时犯错,我爸就打我。那我是不是也得打他?”对于刘烨这样的疑惑,他太太对他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如果你打他,会让他产生自卑的情绪。刘烨左思右想,决定还是要给诺一一个教训:“要来这么一下。”因为诺一不尊重爷爷和姥姥,刘烨用梳子替代戒尺,打了诺一一下手心。可是诺一特别平静,没哭,眼神还更坚定了。他以为自己打轻了,可是自己一试就发现到底有多痛。养儿方知父母恩,刘烨一下子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类似时刻,自己挨打的时候,父亲也是痛在心里。

这就是一种父与子之间的传承。刘烨不忘再秀一把自己的骄傲:“诺一不哭这点很像我,小男子汉,我挺为他骄傲的。”

精彩的演讲结束,台下不仅有掌声和欢呼声,还有一位粉丝大声高呼:“我爱你!”社长得意一笑,回以一个大大的飞吻。

刘烨:我和我爹,我儿子和他爹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刘烨!我先把主题说一下,这个很重要,主题叫“我跟我爹,我儿子和他的爹”,这个主题怎么来的呢?

原来说到星空演讲,来演讲我有点忐忑,就一直在想我讲点什么跟大家分享呢?讲文化吧,像刚才蒋方舟讲艺术、讲自己的电影经历,我都感觉心里没底一样会露怯。或者很多小朋友说社长你别说那些东西了,大叔我都没看过,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后来我琢磨一下,要不讲我儿子吧,我觉得讲我儿子那节目大家都挺喜欢的,而且又是我儿子,我又特别熟。我就觉得我能讲。

之前我相信八零后或七零后见到我基本会说“刘烨,演员,演过什么戏,你好帅之类的”,后来有了网络之后很多人管我叫“社长”,再往后直接有个电视节目播完了管我叫“诺一爸爸”,我开始有点郁闷,我自己兢兢业业演了十几年戏了,还不如几档节目,不如几张照片。后来想着反正他是我儿子,也跑不了。喜欢他,也是喜欢我给他身上这个基因,其实间接就是喜欢我。(对!)

这孩子出生给了我一个新的身份,就是我现在是一个父亲了,之前是个演员,是儿子,是一位美丽女士的太太的老公!前段时间我们夫妻俩带着诺一看小学,我们俩给他找,找了一个纯中文的学校。完了要面试家长,就是现在学校都挺膈的要面试家长,我跟我老婆就去了,去了以后是“下一位准备入学想要报名的家长请进来”,我们俩进来说“老师好”,然后问我“叫什么名字”,我想我估计还得努力,人家都不认识我,我说“我叫刘烨”。“你儿子叫什么名字”,叫“刘诺一”,“他的性格是什么?”“性格很顽皮”,然后是介绍他的情况。

从那学校出来,跟老师面试完出来之后,我就想我儿子这么快就要上学了,因为上学感觉是跟童年无忧无虑每天什么都不用干是个界限了。他已经都那么大了,他已经开始要上学,上小学、初中、高中。我自己经历过这套系统,然后大学就离开父母。我当时就觉得挺奇妙的,而且自己也觉得是不是得想想了,想想这个孩子的童年跟我,我是爸爸,他是我儿子,想想我们俩的关系,我能给他带来什么。我想象力挺丰富,就想到我跟我的爸爸,觉得我的童年跟他的童年,他的父亲和我的父亲对我,就是有点绕口令了。我爸对我、他爸对他之间有什么关联,我开始想这些东西了。

然后想现在的孩子,最简单的是孩子童年的环境。现在孩子挺不容易的,小的时候我记得在长春,长春当然是吉林省省会城市,想着去抓蜻蜓,旁边还有玉米地,旁边有的邻居家在小院儿里养兔子,那时候还偷兔子。说现在的孩子真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现在的孩子在北京长大,北京就是连蚂蚱都很少见,就是小动物都不怎么能看见。

环境变了,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也变了。比方说咱们小的时候,我相信年龄都差不多。咱们小时候邻居有邻里的概念,我小时候跟邻居邻里阿姨、伯伯什么的,都很熟。现在的环境也是我住的楼层,我们家的对门好多年其实也没有怎么打过招呼。我觉得现在环境变了,关系变了,但是有些东西是不应该改变的。

下面说我跟我爸,因为那个(提词器)有点乱,不知道谁码的字。(笑)我爸挺严的,特别严,传统的中国慈父(严父)的形象,跟我没太多话。我觉得我跟我爸这辈子加在一块,我没好意思跟他说,他会打我,正常生活聊天超不过一千多句。都是一些教育、一些道理。我爸是特别寡言,但是他是1978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有我和我姐了,他是有文人梦想的,应该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也参加过上山下乡这样的运动。

后来参加高考的时候他没有考上,考了三年,年龄也大了。因为家庭、因为工作各方面原因和年龄,他就把他知识分子、文人的梦想放在我跟我姐的身上,所以小时候强行给我和我姐灌输了好多书籍方面的知识。我特别小时候就看《茶花女》,我特喜欢,就玛格丽特把阿尔芒给伤害了,然后阿尔芒就跑到乡下去疗伤,玛格丽特写了信说你也别见我了,咱俩不合适。当时我就躲在被窝里哭,就被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茶花女》的爱情给感动了,所以我精神上应该算是挺早熟的,就是从那会儿开始,比较了解感情这些事。

再就是我特别小的时候,我爸把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唐诗宋词都教给我,我其实是特别喜欢咱们宋词的语感,包括唐诗的押韵这些东西我特别喜欢。一个字,可以有无限的意思,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也是我爸给我的。

当然我小时候也挺调皮的,大家看我肯定是一个特别好的乖孩子,我就乖。小的时候也没说挨我爸的打,我爸打是打我屁股。打屁股,而且他打我屁股之前特别有仪式感,就是让我心里面更害怕,跟我妈和我姐说,你们两个到外面去,听到喊叫声不要冲进来,然后让我趴在床上,把我裤子扒下来,对我屁股啪啪两下,我就会嚎啕大哭。然后我姐跟我说,这么大一手印在你屁股上起来了。我爸是特别传统的中国慈父(严父)的形象,但是后来他开始拍戏了。

我们家是长影厂,他开始拍戏了。以前是计划经济嘛,一出去拍戏就是一年多,我就有了这样一个真空期,我妈打不疼我,我有一段特乖、特爱学习。而且我以前是重点高中的,分都挺高的。然后有一半是特别皮,我妈也管不了我,跟一些孩子也逃过课,也干过坏事,所以我是这么一个童年经历过来的。

我看一下(提词器),前两天我跟我爸聊天说起来,我说,爸你那会是怎么想的?一个是对我跟我姐这样的教育,我现在得教育我们家孩子。再一个你那会拍戏,一出去就一年多,你怎么想?我爸就跟我说,我爸说话跟我特像,在那儿拍戏其实特想家、特想孩子,但是一回来之后待几天,看孩子也闹腾,他也想出去。我觉得他跟我说实话了。

我们家刘诺一和霓娜跟大家见过,就是我的儿子跟闺女,我对他俩的要求第一点是不能狡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绝对不能找理由,找理由之后就等于是自我原谅,就等于原谅自己了。

第二个特别重要的是不能撒谎。

第三个是不能不尊重别人。我爸对我就是有这样特别强的要求。

再一个是要勇敢,其实他没跟我说特具体的事,比如“儿子,从三楼跳下去”,不是这种事,每次出门的时候都教育我说“你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我现在出门拍戏要走一年,妈妈跟姐姐要靠你来照顾”,我那时候的责任感,感觉自己特别应该有担当,我觉得这都是我爸给我的。

咱们现在讲到2010年10月10号上午差10分钟10点,9点50我儿子出生了。我就想我能带给他些什么呢?就是最近在琢磨。我觉得我自己第一个带给他的不是我能控制的,是基因里面敏感。因为我自己这人其实挺敏感的,我开始认为这个儿子傻乎乎的,一点都不敏感,心里一点不装事。

后来在前年参加电视节目,几个爸爸我们在一块儿看监视器,让这帮孩子玩儿真心话大冒险,说你必须要说实话。我说,我还跟别人讲,我们家这孩子可能太实诚了,傻乎乎的。没准问,你爸爸洗袜子吗?我爸爸不洗袜子啊,没准瞎说。

我一会儿看主持人就问,“诺一,你爸爸在家里面更喜欢你,还是更喜欢你妹妹?”完了我觉得我平时都是很公平。后来这孩子直接马上说“我爸更喜欢妹妹。完了说“你爸有缺点没有?”“我爸有缺点,就一个缺点,我爸抽烟”。然后说“如果你爸爸抽烟生病了怎么办?”说“我爸爸抽烟生病了,我会把他送到医院去,我会陪着他”。

我当时就说,这孩子什么都懂,那些东西他从来不现出来。我更喜欢妹妹,因为女孩儿嘛,我的理解女孩儿应该更疼,男孩应该放养一段。

这个孩子录完了我们就出来,出来再见面的时候就假装没有看见他。我问“诺一,你刚才干什么去了?你们是录什么东西?”他说“我什么都没录,我去大俊家玩去了。”真的,这孩子太厉害了,那会儿4岁啊。我说“没事了,你去玩吧”他说“好的,爸爸”,就走了。走了之后,突然这孩子转身回来也不看我,就抱我,说“爸爸,你会永远喜欢我吗?”(会)

我就把他这个永远喜欢我这个话给升华一下,我说“我会永远爱你”,节目也挺坏,说“刘老师你把这段跟你儿子再聊一下”,我说“那行吧,可能聊一下挺好看的”。我说,“诺一,爸爸今天跟你说实话,爸爸看监视器都看到了”。完了这会我都准备哭了。然后我这儿子马上就做鬼脸“爸爸咱们睡觉”,我想这孩子真好,他不矫情。

刚才我说我爸给我的敏感,说带给诺一敏感。我举个例子,前两天我媳妇突然叫我说“我的爱(法语)你过来”,你跟你儿子说“勇敢,你教他勇敢,男孩要勇敢”。我说这个可以跟你说,“诺一,你必须得勇敢。勇敢怎么解释呢?你勇敢就是你不害怕,当然了男孩子有些东西是可以怕的,有些东西都无所谓,但是有些东西怕爸爸原谅你,比如打针,爸爸就特别害怕打针。”然后我媳妇在旁边偷听,然后就进来了。说我,“他因为怕打针让你跟他说勇敢的事,你来了说爸爸怕打针。”(全场哄笑)

尊重人,这个是没得商量的,在我这儿是绝对没得商量的,必须尊重人。前提是尊重别人,别人怎么样对你,他不尊重是他的问题,但是你必须尊重别人,尤其是长辈。我跟大家讲一个,我跟我媳妇刚开始准备要孩子的时候聊过,男孩儿怎么教育?生出来之后是男孩儿嘛。我小时候如果犯错误了,我爸就要打我,那我是不是要打诺一。我媳妇说你绝对不能打他,你打他之后,他心里会自卑。虽然他那么小,但是他的人格、精神世界其实是一个很完整的人。你打了他,之后他出去见小朋友玩儿,会觉得我爸打我,别的小朋友没有打他。所以你绝对不能打他。

我说,那行,那不能打儿子,那怎么办呢?有一次真把我气极了,就是今年过年的时候,他说了个什么东西把我爸给惹急了,挺没礼貌的。我觉得大过年的,别收拾他。我媳妇她妈从法国到中国一起来过年,第二天说了一个什么东西把我丈母娘给惹了,挺伤心的。然后我当时说,这个不能等,不能忍,“诺一你来,你站着”。我说“爸爸从来没打过你,但是你前天把爷爷给惹了,我长这么大我都没舍得惹他,你把他给惹急了,你把姥姥惹得很伤心,那么老远看自己的外孙、外孙女,你说了一个特别不礼貌的话,怎么办?爸爸今天必须得给你一下。”

那会中国古代有戒尺,就是先生给不听话的学生手上啪啪打,我突然想到这个注意了。我把我媳妇大扁片的梳子拿过来,我觉得应该有仪式感。我说爸爸今天给你这一下希望你记住,但是这个事爸爸太生气了。他的手伸出来了,我说我打了啊,他看着我。我想一下子,就一下子,因为刚才已经说秃噜了,答应了一下,就一下,这一下得狠点,就给他手心来一下。这孩子没反应,我训他的时候有点的害怕,突然有点淡定地看着我。我说“疼吗?”他点点头,我说“你记住没记住?记住了那你出去吧,出去找妹妹玩吧”我在想是不是失败了,是不是不疼啊,我自己试一下,照着刚才他的劲儿,自己啪一下,我一下“哇就哭出来了”,我觉得他挺勇敢的。当时他也不哭,特别坚强。我当时心里面确实挺骄傲的。

我觉得挺好,然后是他看书。我们家是特别喜欢看中国四大名著的小儿书,尤其喜欢《西游记》,他可以把《西游记》在咱们以前1983版没有拍好的段落都背出来。边看书,边听评书,所以现在好多口音是从那儿来的。诺一赶紧带妹妹过来“俺们来了”,就像“俺老孙来也”,有点那个劲。我觉得挺好的,因为他有一半中国人这段,还得要强烈点。我觉得挺好。我觉得还是一个传承吧,就是带给你孩子什么东西。

再一个,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现在发现我跟孩子的关系,他有时候磕了碰了担心,但是不愿意表现出来,感觉男的表现出来那样觉得不太好,我就觉得我爸以前看我摔破了,在旁感觉无动于衷,其实他心里边在流血,马上就理解父亲、父辈,多尊重他们,多孝敬他们,对孩子教育不能马虎。

今天我讲的就到这儿吧,谢谢大家!

>>>点击下一页阅读精彩“2017年星空演讲李小璐演讲 《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

李小璐一身披肩长发登台演讲,追溯自己的演艺道路,和粉丝们聊起自己的“三个人生愿望”。面对外界对她“演技下滑”和“不够努力”的质疑,李小璐自信回应:“你们说我没有一往无前地追求事业,我承认,但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我的心愿,你们承认吗?”

从17岁成为金马奖最年轻的影后,到参演《奋斗》赢得万众瞩目的光环,李小璐年纪轻轻就已成为别人心中的“人生赢家”,曾和章子怡、周迅、李冰冰并称“四小天后”。但和众多的事业型大花相比,李小璐更注重“整体幸福值”。

李小璐说,她的三个愿望是拍一部轰动的电影,做一个成功的女人,过一个浪漫的人生。家庭和事业对李小璐来说都是幸福的场域,但她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是齐头并进,有可能彼此牵制、此消彼长。李小璐很清楚自己的性格,不太善交际,不爱喝酒,她在现场不介意调侃自己“我现在还能有戏拍,只能说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我喜欢粉红色,喜欢公主裙,喜欢谈恋爱,喜欢童话故事,喜欢一切美丽的东西——当然包括我的自拍。喜欢黑白灰就比喜欢蓝粉更高级吗?”李小璐对自己“想要的幸福”十分清楚,“哪怕在别人那里,我所追求的浪漫,并不是他们标准里好的、成熟的、高品位的那些,但我能确保这是我真心喜爱的。”

对于事业和家庭、拍电影和谈恋爱之间的矛盾,李小璐早就有了一套自圆其说的学说:我在努力成为的那个人,究竟是“你应该”,还是我自己;我在努力追求的幸福,到底是大众所期待的,还是我真心所向往的。相比穷尽洪荒之力不惜一切也要把拍电影的机会提升到一百分,而让家庭、爱情都只能落到及格分甚至还不到,她宁可让每一项都保持在90分。

李小璐谈到,她优先在北京拍戏,只为多陪女儿甜馨,曾遇到过非常好的拍摄机会,但她因为在海外拍摄就毫不犹豫拒绝了。她对错过机会很遗憾,却不后悔,“有人喜欢追求极致,喜欢‘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然而我更喜欢平衡,喜欢更高的总分和性价比,喜欢专业上进一步和竞争上让一步,喜欢每天早上起来都能看到孩子和先生的笑脸,也喜欢工作的时候心无杂念全情投入。”

对于未来,李小璐并不急于交上一份答卷,她在不断学习创作、学习导演,“如果没有我想要的电影来找我演,我不会介意自己拍”,总之,“我可以决定我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让票房或名声来决定。”

李小璐: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演讲全文

今天来到大学特别的感慨,因为我没有上过大学,想起来总是有点遗憾,因为我很早就出来工作了,大学的校园生活是我没有体验过的幸福,所以你们大家千万不要笑我,我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十年前我一段时间经常会到大学来做活动,那是《奋斗》播出之后,十年前你们都还小,小朋友,那个时候《奋斗》是红极一时的电视剧。那个时候特别火,火到我进校园,大学生都对着我喊“杨晓芸我爱你”,火到我打开电视,每个台都在播我们的广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经历过万众瞩目的光环,得到过众望所归的荣誉,也遭遇过不知从何而来的暴风雨。

作为一名女演员,这一切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于让我明白我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我在17岁的时候,许下过三个愿望,分别是拍一部轰动的电影,做一个成功的女人,过一个浪漫的人生。我自己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神奇,因为这是我得到金马奖之后需要填写的一份个人的资料,当时我想了不到3分钟就想出来的。

这大概说明一个人对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想得到怎样的幸福,最直觉的判断。即使没有认真思考过。

电影仿佛是我与生俱来的工作,我们家三代人都是电影人,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坚守着这份事业,并为之奋斗。我从小在八一电影制片厂长大,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就跟着她一起拍电影了,当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在剧组演小婴儿了,准确地说是充当不会说话的道具。我演过很多的儿童电影,17岁成为金马奖最年轻的影后,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我拿到了3000美元的奖金。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OK,好的,我可以用拍电影养活自己,还有照顾我的家人。

而说到成功的女人,我身边就有一个很现成的模版,就是我的妈妈张伟欣,我妈妈在80年代是著名的演员,后来出国留学,白手起家创业,成为很成功的企业家。如今兴之所至时还会演演戏。其实,浪漫呢,我觉得这种气质是我的本体吧。我喜欢粉红色,喜欢纱纱裙、蓬蓬裙,喜欢童话里面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喜欢一切美丽的东西,当然还包括我的自拍。

哪怕在别人眼里我追求的浪漫、梦幻并不是他们标准里面好的,成熟的,高品位的那些,但是我能确保这是我真心喜欢的。喜欢黑白灰,一定就比喜欢天蓝、粉红高级吗?这三者都是我人生幸福的产物。但我很早就发现,它们之间关系并不完全的齐头并进,可能是彼此牵制,此消彼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看我跟亮亮的爱情还是很甜蜜的,我和亮亮的事业还算是比较成功吧,但是你们不知道,我们在办完婚礼的第二天他就进剧组拍戏去了,留我一个人在家里哭。

理性告诉我,我们各有各自的事业,尤其当时亮亮还在事业的上升期,必须抓住发展的机会。但是情感上真的很难接受,我当时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新娘子,现在想想拍哭戏的时候,想到当时的委屈我眼泪很快就下来了。

但是我可是李小璐啊,17岁就提出人生三大愿望的女思想家啊。对于事业和家庭,拍电影和谈恋爱之间的矛盾,早就有了一套自圆其说的学说。

虽然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但是在填写心愿的时候我有如神助地体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慧。试想,如果当时我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写下一些“拍出豆瓣评分9.5以上的电影”,“集齐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女演员”之类的宏图壮志,到今天,一人一句话,可能就把我给压死了

而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机智,你们看“轰动的电影”,什么是轰动呢?使我得到金马奖影后的《天浴》不算轰动吗?《私人定制》7亿多票房不算轰动吗?包括《奋斗》,虽然那是电视剧。但是它对一代年轻人产生的影响你能说它不是轰动吗?

成功的女人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事业有成,身居高位,用专业能力赢得尊崇的女人当然是成功的。

可谁能又说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却能将小家庭经营得和和美美的女人就不成功了呢?谁说成功的女人标准是唯一且恒定的呢?而浪漫的人生是三个愿望当中我最希望得到的,也是最难得到的。因为它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大家想到的浪漫这个关键词可能就会想到爱情,但我觉得除了爱情还有更多的含义。我理想中的浪漫生活应该是每天清晨阳光洒在我的脸上,走到窗前我能看到蓝天、白云、小鸟。要知道,这已经很奢侈了。

又或者是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下午,和闺蜜一起喝喝下午茶,聊聊八卦、聊聊宝宝,也可以是在晚霞当中陪着我的家人、爱人、孩子在海边散步,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浪漫,它需要一生去追求、去享受。

好了,大家已经发现了这三个愿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怎样解释都可以,是不是很任性?反正我怎么样都能把这三个愿望实现了。但是我要考虑的是,怎么样分配在这三个愿望上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使我的幸福感最大化。我当然可以逐个的击破。比如说趁着还年轻,全力拍戏,把家庭、先生,尤其是孩子先搁在一边,不不不,贾云馨女士,我只是一个假设,放心。

但我其实不愿意这样,我自己有一个成功的妈妈,但我有一个孤单的童年。我整个小学时期几乎都在等待周末的电话铃声响起,只有那个时候,我才可以和身在美国的妈妈说上几句话。我宁可当甜馨儿,想起我的时候,只是想起一个老是粘着她,还抢她东西吃,智商堪忧的妈妈。也不愿意让她从小就需要被迫理解思念的意义。或者我也可以跟其他女演员一样,从此息影,专心相夫教子,也许等孩子上大学了,我也有空继续出来工作了。是的,亮亮也觉得我拍戏太辛苦,这样跟我建议过。

在他看来,我至今还能演戏,说明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因为我的性格实在是不太善交际,我不太会来事。我每当想争取一个角色的时候,基本上我去到那里早已经给别人定了。而且我不太会社交,不知道怎么跟不熟的人说显得很熟的话,我也不会喝酒。如果你们看过去年亮亮的“星空演讲”,他在里面说过,他追到我的一个原因就是帮我挡酒。所以,也不会有什么“酒到深处自然来”的机会。

但我可是一个艺龄比年龄还要长的老艺术工作者,对这行有深深的感情。 还记得我生完甜馨儿不到三个月的时候,我就去《私人定制》试戏,连试了三条。当时小刚导演很意外,说“不错啊,小璐,真没想到,竟然还愿意来试戏,好多女演员都好面儿,不爱试。”说实话,现在得到一个拍电影的机会很难,好导演、好剧本就更难了。但是对我来说,不管多难我都愿意试试,不试的话怎么能证明你对这份工作是真爱呢?

是啊,不试的话怎么能够证明我对这三个愿望的需求有多么的强烈。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但是你们知道贾云馨的母亲李小璐迁了几次吗?拍《私人定制》的时候,我们全家迁到了海南,拍《煮妇神探》的时候,我们全家迁到了横店,当时甜馨儿两岁。在横店晒得跟小黑煤球似的,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到楼下酒店花20块钱玩钓鱼的游戏,还有决明子的小沙子,这就是她一天当中最快乐的事情。

当拍到《我们的快乐时代》的时候虽然没有搬家,甜小姐也大老远地来长沙探班。我每次看到她舟车劳顿的小脸蜡黄,就心疼地决定,大人的事情自己扛,我以后再也不要让女儿受罪了。到了现在甜馨儿上了幼儿园,我的大部分戏都会在一切合理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在北京拍摄。

你们说我没有一往无前的追求事业我承认,但是我也是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心愿,你们也要承认吧。去年我收到了一个很优质的戏的邀约,但是缺点是要在海外拍摄。那个时候甜馨儿刚刚三岁,正处于一个非常需要陪伴的年龄阶段,作为演员,作为母亲这是一个很难进行取舍的事情。最后我选择了放弃。说实话,很遗憾,但不后悔,谁让我要实现的是三个愿望。当完成其中的一个就会折损另外两个的时候,必须考虑我整体的幸福值,这样的决定到底是加分还是减分。

相比穷尽洪荒之力不惜一切也要将事业提升到100分,而让家庭、爱情都只能落到及格分,甚至还不到的时候,我宁可让每一项都保持在90分,这当然不容易。你们要记得,每个人的获得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坚持,有句老话我们从小听到大,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那些努力和坚持,也不会有今天的所得,所以一定要记得。

有人喜欢追求极致,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然而我更喜欢平衡,喜欢更高的总分和性价比。喜欢专业上进一步,和竞争上让一步。我喜欢每天早上起来都能看到我的家人,我爱的人笑脸,也喜欢工作的时候能够无杂念的全情投入,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家人和好友都坚持这样的价值观。至于其他人怎么想,Who care?

很多人担心,以我这样的性格越来越难得到好的电影机会。但是我觉得人生还长,何必在30岁的时候就开始着急,反正我长得也不着急。

我相我的工作能力和我的专业态度令我能在行业扎根,但是我也愿意让自己保持进步,甚至开始学习创作,学习导演,如果没有我想要的电影找我来演,我不会介意自己拍。我时常说人生只有长度,没有宽度,脚步太快,会没有时间看看风景,听起来像自我安慰吗?但是这是我的心里话。珍惜身边每一个重要的时光是我真正想做的。

相比要向大家的担心做个交代,我觉得我更需要明确以下几点。我在努力成为的那个人究竟是你应该,还是我自己。我在努力追求的幸福到底是大众所期待的,还是我真心所向往的?我在努力活出的人生轨迹到底是别人眼里的高开低走的曲线图,还是只是我自己的冷暖自知的具体经验。而这一切,同样值得在座每一个人问问自己。 我最喜欢的演员是Natalie Portman,除了演技和性格,我发现她和我在很多问题上的观点一致,也许童星都是这样。相比大多数人,我们必须要更早的去思考成功的定义,成名的后果,以及外界评论与内心需要间的较量。2015年他给哈佛毕业生演讲,我觉得很多话都是我内心所想,请允许我用一段他的话结束我今天的分享。 “I learned early that my meaning had to be from the experience of making the film and the possibility of connecting with individuals,rather than the foremost trophies in my industry:financial and critical success.I was able to own my meaning and not have it be determined by box office receipts or prestige. ”

我很早就学到,我的价值应该来自于电影拍摄过程的体验,来自触碰人心的可能,而不是我们行业最首要的荣誉,商业和影评方面的成功。我可以决定我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让票房或者名声来决定。

谢谢大家!

>>>点击下一页阅读精彩“2017年星空演讲冯仑演讲 《获得自由的一百零一种方法》”

5月25日晚间21点30分,赵丽颖作为最后一个嘉宾登上了“星空演讲”的舞台。这也是赵丽颖第一次把对职业乃至行业的想法,以演讲的形式大声地勇敢说出来。她想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让她距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现场她毫不回避地回应了“英雄不问出处”的话题,承认自己来自农村。她在演讲过程中也几乎哽咽,真诚地分享引发了全场观众的感动和欢呼。

站上舞台的赵丽颖一身黑白搭配,平时活泼的她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我的小小的英雄主义》。所谓小小的英雄主义,也就是她从一个普通女孩,当演员至今所坚持的初心。

正在热映的《摔跤吧!爸爸》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从前,作为女性她可能更愿意将自己带入电影中女儿的角色。不过现在,作为演员的职业和经历,让她更加懂得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的演员生涯,也是不断坚持,破除偏见的一段旅途。她也希望自己的作品中,自己饰演的角色能够展现当代女性更多元的面貌,打破人们的偏见。

从《陆贞传奇》让她证明了圆脸也是可以演主角的开始,再到通过偶像剧《花千骨》拿到通常被视为只属于“正剧”的金鹰奖。赵丽颖和当下的其他年轻演员一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作品改变大家对于“鲜肉”和“鲜花”的定义。在她最新的电视剧《楚乔传》中,她饰演的楚乔也会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角色。就算当下流行风气对女演员的衡量标准变成了穿衣风格和大刊封面,却也不会改变她作为演员的初心。

赵丽颖在舞台上语气坚定,在说到自己拍摄《楚乔传》的往事时,艰辛的拍摄过程和自己与角色心心相连的回忆令她几乎哽咽。

在演讲中,面对舆论中的“英雄不问出处”的传闻,她回应说:“我来自农村,农村的生活经历磨练了我的坚韧的毅力、锻炼了我不怕吃苦的性格。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我的今天。”

最后,她真情流露,与所有人分享自己心中小小的英雄主义:“英雄的出处,是来自于内心的强大,来自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你所从事职业的坚持与踏实,以及面对浮躁浮华的淡定和定力。”

赵丽颖:我小小的英雄主义演讲全文

大家晚上好,我是赵丽颖。这是我第一次在公众场合用演讲这种方式来和大家交流,是我的第一次演讲。我不善言辞,我只能真诚地跟大家讲述一些我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也感谢腾讯星空这个舞台,让我和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我心中小小的英雄主义。还是以《摔跤吧爸爸》为开头,因为我确实看了。电影所具体表达的内容也不细说,因为网上专业的点评很精彩,想必大家也知道了。

我想说的是,换做在以前,我会把自己代入女儿的角色,顽强励志。但是现在来看,我更愿意进入爸爸的世界,因为我爸爸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阿米尔汗是优秀的演员,他所诠释的父亲在片中是让女儿完成自己的英雄梦,女儿承担着父亲的梦想,顽强励志。而父亲把自己的梦想上升到转变妇女地位的高度,父亲的责任感、使命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不是自私的,是大我战胜了小我,真正做到了担当和责任。

我眼中的英雄是有使命感的,是有担当和责任的品质。所以我也希望自己作为一名演员也能像阿米尔汗一样可以做到个人承载社会,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的可贵之处。

我其实是在否定当中成长的一个演员,我的履历大家都知道,是有幸从一个八分钟短片的选秀开始,当上了演员。我演了十一年戏,前七年我一直在演配角。在这七年里,我之前会不断地听到这样的声音:圆脸是演不了主角。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形象有局限,不大气,演不了特别重要的角色,只能演丫鬟、女儿、孙女、妹妹,但确实我也都演过。我当时很不服气,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演员的价值要因为脸型而被定义?所以我只能默默地在每个角色上下功夫,等待机会出现。我当时心里就暗暗地发誓,别让我抓住机会,一旦有,我一定会拼命地抓住,终于我接到了《陆贞传奇》这部戏。

那时候光看剧本就足以让我热血沸腾,因为我那时候看到的陆贞不仅是看到了角色,也看到了自己当时的状态,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剧里的陆贞,没有人看好她,但她最后还是凭借了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证明了自己。

我当时把自己完全投入到了陆贞这个角色里,我可以感同身受地去把这个角色演出来,我相信也是这份坚持打动了观众。《陆贞传奇》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到我,同时我也听到了周围的朋友有跟我说,正因为我的出现,他们有很多跟我一样是圆脸的女孩子被更多的人去发现,她们也可以有去争取主角的机会。这让我特别开心,也是一个鼓励,这让我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坚持,证明圆脸也是可以演好主角的。

但是当我证明了这一点之后,我以为我得到了认可。可是不久之后新的声音又来了,这个声音是“不会说话的人在这个圈子里是混不下去的”,其实我不知道“不会说话”的定义是什么。但是如果在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前,仅仅靠几句话就来武断地判定你的人品,给你整个人下定义、贴标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这么性格直接,确实容易被人误解。没关系,我就少说一点嘛,我可以多做。我可以用行动的力量胜过一切,用作品说话,这是我第二个坚持。

这些年我从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一年365天,我大概在剧组度过了300天以上的时间。其实我自己也没有精打细算过,只是最近有媒体不断地问我这个问题,你这么辛苦是为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我现在才幡然醒悟,我之前一直在奇怪为什么总是看到朋友去旅游、去玩、去享受生活,我很羡慕。现在我体会到了,我才知道原来我工作了那么久。

后来想一想,可能因为我正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我不会觉得累,不会辛苦,我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想实现自我价值,我想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我想让自己过得更好。我希望在这个时代,留下属于我的印记,我想试图改变这个行业的某些规律。虽然我只是一名演员,但是我希望我能通过演员的努力,用角色表达一些新的观点,为大家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让大家对于偶像剧演员不再抱有偏见,这就是我小小的英雄主义。

后来凭借《花千骨》这样一部仙侠偶像剧,我有幸入围了白玉兰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并获得了金鹰奖。这让我觉得很骄傲,我也很欣慰,因为这个舞台以往更多的是属于大家口中的“演技派”和“正剧演员”。但现在不只是我,还有更多年轻演员,我们都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家对于“鲜肉”和“鲜花”的定义。我们通过讲述一个又一个或悲伤或喜悦的故事,去表达信仰的力量、梦想的价值和世界上最珍贵的情感。

6月5号就要播出我新的一部电视剧《楚乔传》,这就表达了一些独立女性的思想,因为我从心里可能也到了这个阶段,我不希望大家看到电视剧里的女性角色永远拘泥于小情小爱,总是为了男人斗来斗去,依附男人。我希望她们能够拥有更丰富的思想,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信仰。男人如果有英雄梦,为什么女人就不行呢?

去年夏天拍摄《楚乔传》那几个月,可以说让我是经历了一段自虐式的沉淀。剧中,楚乔虽然身份低微,却是一位拥有独立思想跟大格局的女性。看了小说之后我深深地爱上了楚乔。我爱上了她的抗争、她的信仰,以及旁人不曾读懂的理想抱负。可能由于对于角色的某些坚持和执念,有一段时间我在剧组里非常拧巴,因为我已经完全进入楚乔的内心世界。所以那个时候经常觉得我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几乎总是在崩溃状态,也体会到了楚乔真的是太辛苦了。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最后在剧里有这样一段台词:“当初我以为我能够改变所有,但是我发现是我自己太自大了,我失去了亲人,我失去了朋友,我以为我能改变一切,但是发现我什么都改变不了,一个人的能力太有限了”。当我说出这段话的时候,我很理解她,我理解到那种无能为力,所以当我现在看到《楚乔传》片花的时候,我哭了。

我看到的不是自己有多辛苦,不是自己怎么样想去改变。我看到的是那个艰苦的夏天全剧组演职人员的坚持和努力,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让这部戏拥有了真正的生命。我感受到了楚乔的灵魂,所以我希望所有人挥洒的汗水都化为光荣。如今《楚乔传》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大家的英雄主义和信念铸就了这部作品。而团结协作,才是战胜任何困难的制胜法宝!

演《楚乔传》对我来说是一次未知的冒险,因为她的世界太强悍太累,费力不讨好,不是大部分人所期待的,也不是大部分人能理解的。有人问我怕失败吗?我当然怕,但人总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总要试着去突破,我觉得这样活着才有意义,这样作为一名演员我工作才会有意义。做有意义的事情,虽败犹荣。如果成功的反义词是失败,而失败的原因是不够坚持,不够努力和不够热爱。我因为热爱,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做着喜欢的事。而因为我喜欢,从而有所收获,我实现了自己的另一个坚持。

现在呢,大家对于演员有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成功女演员现在不仅仅是你演过什么剧,有什么成功的角色留在观众心中。还要看你拍过多少本杂志封面,有多少国际化代言,或者每一次机场街拍有多么时髦。虽然这并不是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初心,但是我想试着去进步。不管大家是对我的要求还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我都希望自己做到最好。即使没有那么完美,我也能收获更好的自己,这是我所坚信的。

但是就目前我的状态来讲,我必须有所取舍,因为演员的黄金创作期毕竟是有限的,可能过了一个特定的年龄,一些喜欢的角色就不能演了。所以我现在,我要趁着拥有满满激情的时候,更多地去创造角色,我想把表演的激情像蜡烛一样燃烧,尽情地释放燃烧释放!

我们这个职业,有光彩照人的一面,也有精神高压的一面。我觉得工作上的苦可以承受,外界的偏见,不友善,对你一举手一投足的评判,也是我们必须应该承受的。对于压力,我的减压办法是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塑造角色当中。我希望我可以通过角色去表达一些什么,去表达我当时的状态。

我不想说自己一路成长的经历,是不想让别人给我设立一个悲情的人设,让大家觉得我有多苦啊、有多不容易。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很辛苦,我更希望的是大家能感受到具有行动力的正能量,不是喊喊口号而已,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我在过程当中有做了些什么,我为什么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入行前十年的时候,我是陆贞,靠努力奋斗,最后终于有了一些成绩。陆贞记录了我一段奋斗的时光,而现在我把自己想象成是楚乔,我更像她,她代表着我对未来的憧憬。我想用我的一腔热血去坚持理想、守护信仰,去改变更多未知的未来。我想我在这个时代留下微笑的印记,给喜欢我的观众们带来一种正面的能量,这也算是我小小的一种英雄主义吧。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去年参加完腾讯“99公益日”,腾讯公益发给我一张照片,就是我身后这一张。他们告诉我这是他们帮扶的一个案例,这个女孩叫伊凡,生活在云南昆明的偏远山镇,当时在读小学六年级,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多次被下发死亡通知书。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她还要帮父母赶集摆摊做生意,供给三个兄长的学费,照顾患病的叔叔婶婶。

有人问伊凡在生活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可以依然微笑面对。她说,因为她喜欢花千骨,小骨在面对各种危机和磨难中依然不失对爱的向往和温暖的微笑,是的,就是微笑。我很骄傲这份微笑能够给予一个陌生生命温暖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但其实,我也要谢谢伊凡,是她让我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就是用一颗真心演绎一些真的角色,以此给那些陌生人带去生命中的微光,这份微光让我们彼此鼓励,并肩前行。

最后说说我的出身,我出身农村,祖辈都是农民。父辈祖辈也都是很热爱文艺,但是跟专业影视行业相距甚远。但是就是这样的农村生活经历,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也造就了我如今坚韧顽强的个性。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今天的我。所以我认为,英雄的出处是来自于内心的强大,来自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你所从事职业的坚持与踏实,以及面对浮躁浮华的淡定和定力。

因此,我想成为这样的英雄。我想距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我也正在努力着,努力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谢谢大家倾听我的讲话。我是演员赵丽颖。


看过2017星空演讲完整版视频在线观看的人还看了:

1.扎克伯格哈佛毕业典礼演讲视频完整版

2.赵丽颖星空演讲视频完整版

3.赵丽颖星空演讲视频完整版

4.2017曼联VS阿贾克斯欧联杯决赛全场直播完整版视频高清回放下载重播

关键词: 自己的 我觉得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