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劳动课还能这样上
解放日报记者 彭德倩
去年9月起,劳动课成为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立的必修课程。在国情、文化差异之下,世界各地的劳动教育各具特色,相同的是,都期待着更多青少年从中掌握生活技能,锚定未来方向,感知生活之美。
(资料图)
劳动教育是联通青少年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创新世界等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已达成共识。世界各国中小学阶段的劳动课设置多样,梳理其发展历程发现,它与社会变化趋势息息相关。
例如,美国近年来日益重视陶器制造、金工、木工等技术性手工的课程教学;在日本,除保持原有的家庭科的地位不变外,于1989年将小学低年级的理科和社会科合并,开设生活科,期待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亲近自然,深入体验生活,增强动手能力;20世纪90年代后,瑞士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同时还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了职业体验教育;捷克于20世纪90年代新设家政学,传授有关家庭经营、家庭经济学以及家庭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日本
小小课程表内里乾坤多
来看一份日本中小学学段的劳动课课程表——
小学阶段,主要教授“生活科”“家庭科”内容,包括正确使用公共设施、学会制作游戏用具、培育动植物、饮食制作、餐具安全卫生、炉灶使用、衣服穿着与维护等。
进入初中,课程的“技术含量”大增。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有使用工具制作物品、使用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室内环境整理,甚至包括简单的衣服制作。
到了高中阶段,劳动课内容加入了对家人衣食住行生活管理的要求,饮食生活设计与调理、居住生活设计与室内设计、家庭规划等成为必修内容。
在相关教育管理机构看来,家政课的劳动教育主要指向学生对生活的责任感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说理指导、情感陶冶、典范展示、成果呈现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鼓励青少年尊重劳动、努力向上、创造生活。
在日本的劳动课中,尤其注意创设劳动教育情境。家庭科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劳动内容,如制作小书架、缝制小衣物、烘焙小蛋糕、使用厨房电器等。家政课教师会定期组织指导学生到课堂外浇灌花草、种植树木;与学生一同穿上围裙、戴上厨师帽,指导学生如何用刀把食材切成各种形状、饭后如何选用清洁剂清洗餐具、清洗后的餐具如何分类摆放和晾干;也会陪同学生穿上劳动工作服,指导学生用刀和锯切割木料制作各种木制品。
不论实施哪一项劳动,教师都会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操作过程和制作要领,尤其强调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领域和操作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强化劳动理念,也让他们从小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日本文部科学省曾推出了一本图文并茂的食育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侧重:低年龄段注重餐桌礼仪,防止挑食;高年龄段是学习食物特征,掌握健康饮食知识。
比如,对一年级小学生,强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餐前都要认真洗手,还要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仅仅能用筷子夹住菜还不够——教材上还明确指出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比如拿着筷子踌躇不决迟迟不肯下筷、夹着有汤汁的食物滴滴答答洒一桌、用筷子夹着碗边拖动、用筷子传递食物等行为都是不对的。
到了三年级,孩子们通过图鉴讲解和亲手制作等方式,学到“食物大变身”的过程。比如大豆经过不同方法的加工,可以变成豆腐、豆浆、味噌、纳豆、酱油等日常食材。
五年级的学生则被要求掌握正确的食物保存方法,如鸡蛋该不该常温存放、土豆发芽了还能不能吃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并学会“从食物看世界”,了解汉堡、比萨、意大利面、巧克力等美食来自哪里,思考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及食物的进出口对环境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劳动课的作业也尽量避免枯燥训练,注重激发兴趣,内含人文情怀。比如让学生练习针线技术,学习如何下针、如何打结、如何收线,进而帮家人缝补被套、衣物、钉纽扣等,或缝制一些手工小物品当作礼物送给家人朋友,这样的劳动既锻炼了技能,也连接了学校与家庭,在学科课业知识以外,令青少年收获更多。
英国
给奥运会运动员准备食物
2013年,英国的劳动教育发生了一次重要变动——经研究和调查,由餐馆经营者、营养师、学校厨师和教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制订了“学校食品计划”,建议对学生进行食品教育,随后,“烹饪与营养”课程被纳入国家课程体系,成为所有相关学段孩子的必修课。
在课上,学生观察食物的形态,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加工方式,并根据特定的概念自己设计菜肴。例如,设计一套包含营养均衡信息、食品包装方法的标准定制食谱。
在烹饪课之外,学校还参与英国卫生部专门拨款设立的“英国食品两星期活动”。其中,2011年9月的“如何制作2012年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健康食物”项目,鼓励学生在了解不同文化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学会彼此尊重,培养其跨文化意识与关爱服务精神。
在劳动教育领域中,英国的国家教育课程提供统一教学框架,主要涵盖艺术与设计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等。
艺术与设计课程旨在吸引和启发学生,让他们具备实验、发明和创作艺术以及设计作品的知识与技能。1990年,它作为一门独立科目被正式纳入英国教育体系,覆盖中小学所有关键阶段。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智力和精神的磨炼——从与自然接触的初级劳动开始,让学生们领悟劳动的本质与价值,再从生活性劳动扩大到生产性劳动,并向更高级的智力劳动和为他人服务的劳动过渡。
2009年,英国政府发布教育白皮书《你的孩子,你的学校,我们的未来》,提出学校应注重与家长、当地社区和其他儿童服务机构合作。
为此,英国有计划地开展家庭学习项目,组织一系列课外家庭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园艺活动、家庭烹饪、娱乐游戏活动、工艺品制作等。越来越多的英国家庭选择利用闲暇时间一起开展家庭学习。
2021年6月,英国教育部发起的“重寻夏天”活动,便是典型例子——教育部建议暑期活动应涵盖6个主题,分别是阅读、创造力、运动、自然、遗产和社区。每个主题又包含许多有趣的劳动实践活动,例如在创造力主题中,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用在户外找到的东西创造一件艺术品,用树叶、羽毛、小树枝甚至野草都可进行创作;在自然主题中,孩子可以去邻居家或社区花园里帮忙种植花草;在遗产主题中,孩子可以试着用家里能找到的东西制作城市地标的雕塑模型;在社区主题中,孩子和家长可以去当地的公园捡拾垃圾。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为孩子提供更多新颖的暑期实践活动和劳动项目,让孩子学习新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树立创造性劳动理念,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情怀。
德国
劳动课的“进化”与社会共进
劳动教育是德国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时代性和实践性为特征。同时,劳动教育承担着对个体进行“社会—经济教化”的功能,即通过帮助全体学生多方面了解并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推动学生全面且和谐的发展。
在这一理念驱动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生巨大变革,不断“进化”,至今已经进入4.0阶段。
用时间来划分的话,以职业基础培训为核心的1.0时代,主要在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通过水和蒸汽提升了机器的使用效率,并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劳动教育作为中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与其他学校课程,如数学、德语、物理等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必修内容,旨在帮助受教育者在步入真实工作场所之前有所准备,因此相关职业的基础培训成为当时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劳动课程体现在基德曼于1773年创办的工业学校中。这一学校是在公立学校已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增设工业课程,如木工、纺织、园艺、工程、农学等,赋予公立学校以推动工业发展的使命,率先将学校基础知识教育与职业基础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试图通过这些课程提高劳动者的个体素质,并促进地区工业水平的提升。
随着综合技术课程的出现,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2.0时代到来。1866年西门子制作了第一台发电机,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电气设备逐渐取代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关键,并促成了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诞生。当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成为社会的主要追求时,简单的木工、制图、手工制造、农事、园艺、纺织、土木建筑等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以综合技术课程为代表的劳动教育于19世纪60年代在中小学应运而生。该课程包含手工、科技绘图、缝纫和外语等内容。中小学阶段的综合技术课程替代了上一时期的职业基础培训,它以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对高质量劳动力的需求为目的,以数学和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工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为内容,成为连接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纽带,打通了学科知识与工业生产实践之间的壁垒。
工业3.0时代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影响至今,以工业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引发了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领域内的巨变。为了应对本时期发生的社会变革,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逐步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渗透于课程之中。
劳动—经济—技术课程成为主流的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以信息技术(如信息技术原理、计算机程序编制、机器生产自动化程序、通信工具使用等)为重点,包括了经济(如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产品生产过程、商品销售环节、生态保护意识)、家政(如家庭劳动技能、家庭日常事务管理、家庭财务支出管理等私人家务劳动形式)、职业劳动(如职业特点、职业选择和职业观念等)、社会(如社会组织结构、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以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形式,并通过企业实习、角色扮演、项目教学和专家交流等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论能力、社交能力和行动力。
2013年4月,德国首次提出工业4.0战略,推动制造领域的数字化进化。
在此背景下,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于2016年提出的“基于数字世界的教育”战略草案明确,数字技术应成为当前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的重点,由此涌现了如“校园公司”和“工厂实验室”等众多校内外数字生产实践基地,试图为学生创设多种接触数字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机会,如3D打印机、CNC数控机床、激光刀等数字生产设备等,激发年轻一代对数学、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从而弥补这些领域的人才缺口。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