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漏气故障对不同汽车发动机类型的影响:
(相关资料图)
1、K型燃油喷射发动机
故障现象:汽车己行驶13万公里,在起步时发动机抖动严重,直至熄火。
故障检验:发动机冷起动、怠速均正常,无负荷加速也无异常,汽车行驶中档位变换基本正常,中等负荷以上动力足够,高压火花正常。
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和检验结果分析,发动机怠速控制无故障,发动机的动力能够满足中等负荷和较大负荷的使用要求,但小负荷动力不足,即发动机稍高于怠速的起步工况时动力不足,产生熄火现象。对于机械式燃油多点连续喷射系统,从发动机怠速到负荷状态的过渡是由柱塞连续移动来实现供油的,供油量的增加是连续变化的,不会在汽车起步时发生供油不足的状况。由此认为,起步时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供气上有问题。因供气过多,混合气变稀,或在某瞬间不增加供油和供气,造成动力不足。
2、D型燃油喷射发动机
故障现象:发动机怠速转速高,排气管冒黑烟,耗油量大。
故障检验:怠速步进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正常,节气门关闭状态良好,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的技术状况也属正常。测量进气歧管真空度为35kpa(标准为57kpa-71kpa)。
故障分析:通过上述检验,初步确定是进气歧管漏气所引起的故障。对于D型燃油喷射系统,从节气门至气缸之间任何部位漏气,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压力信号都会偏高(真空度减小),ECU判定发动机负荷增加,故加大供油量。
3、L型燃油喷射发动机
故障现象: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转速不稳,行驶无力。
故障检验:对卡门涡旋空气流量计进行检查,属于正常;点火正时也正常;燃油压力可达到270kpa,符合要求。测进气歧管压力为45kpa,说明进气歧管有漏气部位。
故障分析:对于L型燃油喷射系统,不管漏气部位是在空气流量计与节气门之间,还是在节气门与气缸之间,空气均未经空气流量计计量,因此进气歧管漏气对发动机的各种工况都会产生影响。由于L型空气流量计对进气量计量精度高(称空气质量流量计),所以只要有漏气部位,发动机种工况进气量就会增加,ECU控制的实际喷油量相对减少,造成发动机各种工况下工作不稳,动力不足。
###可变进气歧管通过改变进气管的长度和截面积,提高燃烧效率,使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更平稳、扭矩更充足,高转速时更顺畅、功率更强大。
进气歧管一端与进气门相连,一端与进气总管后的进气谐振室相连,每个汽缸都有一根进气歧管。发动机在运转时,进气门不断地的开启和关闭,气门开启时,进气歧管中的混合气以一定的速度通过气门进入汽缸,当气门关闭时混合气受阻就会反弹,周而复始会产生震动频率。如果进气歧管很短,显然这种频率会更快;如果进气歧管很长的话,这个频率就会变得相对慢一些。如果进气歧管中混合气的震荡频率与进气门开启的时间达到共振的话,那么此时的进气效率显然是很高的。因此可变进气歧管,在发动机高速和低速时都能提供配气。
90年代中期以后,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在汽车上越来越流行。这种技术能提高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的扭力输出,对燃油经济性和高转速动力没有坏的影响,因而能改善发动机的适应性。通常的固定式进气歧管,只能按照发动机的具体要求,或者按照高转速和低转速时的要求进行优化的几何设计,或者采用折中的办法,但是无论那种设计,都不能兼顾到不同转速时的需求。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则可以分两段或更多的级数来适应不同的发动机转速。
可变进气歧管技术与可变配气技术有些类似,但是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更注重的提高低转速时的扭力输出(对高转速时功率的输出提高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这种技术被非常广泛的应用于普通的民用轿车上。不过这也不是的,由于它能提供更好的引擎响应性,所以在运动型车上也逐渐开始采用这种技术,例如法拉力的360和575。
与可变配气技术相比,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成本更低——它只需要一些简单的电磁阀和进气管形状的设计就能够实现;而可变配气技术则需要复杂而准确的液压系统进行驱动,如果改变气门行程,还需要一些特制的凸轮轴。
可变进气歧管长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普通民用车的技术,进气歧管长度大部分被设计成分两段可调——长的进气歧管在低转速时使用,短的进气歧管在高转速时使用。为何在高转速时要设计为短进气歧管?因为它能使得进气更顺畅,这一点应该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在低转速时需要长进气歧管呢,它不会增加进气阻力吗?因为发动机低转速时发动机进气的频率也是低的,长的进气歧管能聚集更多的空气,因而非常适合与低转速时发动机的进气需求相匹配,从而可以改善扭矩的输出。另外,长进气歧管还能降低空气流速,能让空气和燃料更好的混合,燃烧更充分,也可以产生更大的扭矩输出。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