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图说:康健街道爱心暑托班的活动内容很丰富
家住天山路的李女士最近有点闷闷不乐。她女儿读小学三年级,同一个小区里另有三位同校、同年级的女生,家长之间十分熟悉。在今年暑假前,四位妈妈就商议,由于都是双职工,是否可以每天由一个家庭的家长轮值,将四个孩子集中到一家,上午做作业,由这家负责午饭,下午打个地铺小睡一会儿,然后做游戏、看书或看电视。
这个提议获得了四个家庭的一致同意。没想到,轮值照管孩子才半个月,不仅孩子之间闹起了矛盾,连家长在微信群里说的话也颇多怨气。起因是有个叫小薇的女孩特别顽皮,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还特别不讲卫生,甚至上完厕所都不冲马桶。有一天,轮到李女士家轮值,小薇更是擅自跑进主卧,将一个精美台钟的指针拨坏了。李女士就在微信群里将此事说了出来,没想到小薇的妈妈却回怼了一句:“小孩子又不懂事,谁叫你们不管好自己东西的。”
李女士说:“那天之后,我女儿就退出了暑假轮值照管,我们把她送到奉贤的舅妈家了。”
像这样由一个小区的几个家庭轮值照管孩子的模式,并非现在才有的“创意”。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就有这样的寒暑假孩子集体活动模式,外地很多地方叫“向阳院”,本地则称为“小小班”。那时,班主任会将班里住在一个弄堂或相近弄堂的孩子编成一个个“小小班”,人数一般是4到6个人,每天上午集中到一个同学的家里做功课、打乒乓、看图书、听广播,到吃午饭的时候才各自回家。班主任则会经常在各个“小小班”里巡视,督促孩子们做好作业、做个乖小囡。有的人家没有那么多的椅子,孩子们就自带小板凳前往。还有的孩子一吃好午饭也会往“小小班”跑,那里有伙伴等着他们一起玩呢!
“为什么现在不多办一些‘小小班’呢?让孩子可以不出小区也能有暑假集体活动的场所。”面对有些家长的疑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智库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娜认为,“向阳院”“小小班”都是一种很好的暑假生活模式,但“复制”的要求比较高。她说:“孩子们集中到一户人家里,需要满足的条件较多,一是至少其中一位家长要有时间,二是家长最好能够轮流,三是家长之间要有足够的信任,需要事先协商好一些细节,比如午餐费用、安全责任的承担等。因为现在大家都十分注重隐私,就算是同事、邻居,一定程度上也是‘熟悉的陌生人’,到家里就进入了私密空间,虽然可以把孩子们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放在客厅里,但孩子毕竟年龄小,难免会无意间触犯到别人家的隐私,所以就算是再熟悉的邻居,也不愿意暑假里把孩子放到别人家里,或让别人的孩子到自己家里来,宁可送到高收费的培训机构。”
据记者了解,现在许多社区居委会也会在暑假将孩子们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地点一般是放在居民活动室,由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担任志愿者。但因场地、经费、管理人员的不足,这样的活动最多每周搞一次,有的一个暑假才搞一两次,虽然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暑期“看护难”的问题。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