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1年似乎是大片的灾难年,从暑期档的《深海之战》(3D)、《高地战》到圣诞新年档的《登陆之日》,大制作接连票房疲软,无一幸免。这其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例无疑是金牌导演姜帝圭的《登陆之日》。
姜帝圭,韩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兼制作人;《登陆之日》,韩国影史上投资最大的战争巨制;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亚洲最风靡的明星联动……这一切都是该片的能源所在,也是无形中压在电影身上的赌注。它的成功,可以证明品牌价值与东亚三国观众的消费能力和审美取向;而它的失利,则宣告了某种大片模式的败北,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未来格局。
(资料图)
韩国电影史投资最大的战争片:《登陆之日》
这被誉为“280亿韩元的挑战和实验”,姜帝圭导演2004年拍摄的《太极旗飘扬》吸引观众1174万人次,而时隔7年推出的新作《登陆之日》,以“历史最高制作费和最大规模”,在票房和评价两方面进行新的挑战。
该片讲述了一名朝鲜青年和一名日本青年在日帝强占时期被征兵后,先后成为日军、苏军、德军的坎坷命运。影片由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等韩中日顶级明星出演。
①在韩国电影中制作费最高
姜帝圭导演14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当初与华纳兄弟交谈时,预计制作费为400亿韩元。在韩国接受投资时降至300亿韩元,后来根据投资商的要求进一步降至280亿韩元。”即使如此,280亿韩元在韩国电影制作环境中也是非同一般的金额。
据说沈炯来导演的《D-War》制作费达300亿韩元,但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公布的金额并不一致,因此在电影界未能获得“公认”。如果将《D-War》排除在外,目前制作费最高的电影是金知云导演的《好家伙坏家伙奇怪的家伙》(180亿韩元)。而《登陆之日》的制作费比该片多出100亿韩元。在好莱坞,《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的制作费最高,达3亿美元(约3300亿韩元)。
CJ E&M和SK Planet各投资了40%的制作费,其余20%由姜帝圭导演的制作公司和中国的电影公司投资。制作公司一位有关人士表示:“《高地战》和《第七矿区》等制作费在100亿韩元以上的大片,票房并不乐观。如果《登陆之日》也失败,将对投资市场带来负面影响。”评论家们说:“比起规模,该片能否克服单线故事和主人公的局限性,至关重要。”
②战争片题材扩大
至今为止,韩国的战争片题材仅局限于朝鲜战争(韩国称“6.25战争”、“韩国战争”)和越南战争等韩国军队参与的战争。但是《登陆之日》不仅讲述了诺门坎战役(俄日),还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与俄军的战斗,以及联军与德军的诺曼底战役。
某评论家指出:“《登陆之日》是站在韩国和东亚的立场上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有着与以往的战争片不同的意义。”投入很大,因此战争场面也比以往的任何一部韩国电影都更加庞大、华丽。片中的描摹比子弹穿透人体、坦克压过身体等十分逼真的前作《太极旗飘扬》更加细腻具体。姜帝圭导演说:“使用了所有在韩国能使用的拍摄技术。如果不去挑战这样的类型,电影技术无法发展。”
③韩中日三国顶级明星联袂出演
《登陆之日》的票房战略也与以往不同。从电影制作初期开始,就瞄准了韩国、日本、中国亚洲三大电影市场,并邀请了三国顶级明星吸引投资。另外,影片中一半以上的台词使用日语,而且还出现了与电影背景关系不大的中国抗日斗士。《登陆之日》将在韩国和日本同步上映,计划明年2月末至3月在中国上映。姜帝圭导演说:“日本电影市场本来就大,而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膨胀。东亚电影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因此需要韩中日观众能够共享、并产生共鸣的电影。”
这是姜帝圭导演和投资商希望在扩大市场的同时,实现收回成本并收益而制定的新战略。如果此举能够取得成功,有望发展为中长期“韩中日三国合作大片”的制作体系。
④姜帝圭导演时隔7年的新作
姜帝圭导演在电影《太极旗飘扬》取得成功后,为进军世界市场去了好莱坞。此后,姜帝圭导演曾计划制作科幻片《Jonas》,但却以“内容复杂”为由被美国几家大电影公司拒绝。3年时间未能找到自己所期望的剧本。返回韩国是姜帝圭导演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的出路。因此,《登陆之日》的成绩将决定姜帝圭导演个人今后的去向和成败。
导演:姜帝圭
作为韩国影坛的代表人物和先导者,姜帝圭导演领跑韩国电影进入“国片新时代”,造就了本土片票房一飞冲天,热了“大片”(Blockbuster)概念,开创了千万观众新纪元。一个人连续两次划分行业时代,并在提升品牌物质价值的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精神需求,实属罕见。虽然他在海外从未获大奖垂青,但其业界名望即便连桀骜的金基德也甘拜下风(金大师认定的韩国导演排名为李沧东第一,姜帝圭老二)。他既体察国族情绪、民俗人情,又为其找到了大众看点与娱乐出口,用句时髦话讲,即他为不俗情操接了地气。因此才能俱得大众欢心与小众叹服。
其实就韩国电影的整体发展和创作个性而言,姜帝圭与老前辈林权泽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二者都是影坛最具大韩民族性的代表人物,作品自觉呈现国族责任感,追求民族情感表达与史诗性;其次,无论作品还是为人,风格都十分男性气质;再次,两位导演都善长讲故事,且拥趸电影的商业性。不同的是,林导更沉迷于挖掘传统的民族之美,而姜则更偏爱抒发现时代的国族之痛。
作为阔别影坛八年后的复出之作,《登陆之日》具有一定的题材讨巧性,毕竟导演前两部改写韩国电影史的代表作——《生死谍变》和《太极旗飘扬》都是火药味弥漫、以战争/动作为主的类型片。延续辉煌,是观众和投资人对导演最大的期望,也是他求变的桎梏。
以男性视角洞见国族之痛,抒发悲怆厚重的情感一直是姜帝圭作品最显著的美学风格;政治面前个人命运的无力与苍凉,被意识形态禁锢、异化了的人性,始终是导演孜孜以求、不懈探讨的主题所在。他擅长描写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从中合理营造冲突并挖掘出深邃的戏剧性,从而使个体命运的悲剧影射出一代人内心深处的悲凉。大我的厚重与小我的自然在其作品中浑然一体,接了地气也升华了情感。比如《生死谍变》中无望的爱情,牺牲了的弟兄;《太极旗飘扬》里的家族的变故和被陪葬的爱情。这些自然的戏剧性情节都让观众在大时代大背景大场面里和大明星身上捕捉到了自身命运中某些不可逆转的悲剧性,加之韩半岛独特的政治面貌,父辈的伤痛和现时代身边的不安都更加令观众慨叹心酸。生活中的小我与凝聚国族情感的大我,随着影片节奏的推进,逐渐合二为一、情理和谐。
剧情简介
日本殖民朝鲜时期,日本将军之孙长谷川辰雄(小田切让饰)与贫贱子弟金俊植(张东健饰)竞逐长跑,直至奥运
上将辰雄来前线督战,令俊植受辱。俊值每晚坚持长跑,却被烧了跑鞋,因为不愿做敢死队,索性集体出逃。当俊植看到苏军压境,决定跑回送信。结果,日军惨败,辰雄和俊植被俘。冰天雪地,俊植见到了此前出逃的兄弟众泰,但后者已成冷血。一次骚乱之后,俊植和辰雄角斗,结果俊植宽容了对手。此后,德军疯狂反扑,俊植和辰雄在敢死队同历生死。他们为了逃命,同甘共苦,翻山越岭,来到德军占领地。两人失散,再见竟是诺曼底的德军阵营,辰雄再次见到了那个奔跑着的身影。
大故事:战衣为谁而穿
《登陆之日》抒发的情感与姜导演旧作几乎一脉相承,只是故事框架宏大了好几倍,背景是韩国片从未涉及过的二战。朝鲜人俊植(张东健)从小喜欢跑步并因此跟同龄的日本选手辰雄(小田切让)结下梁子。本该在赛场跑道一决胜负的两人先后穿上皇军军装,被派到日本最弱势的远东苏蒙战场。在经过那场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诺门坎战役)后,两人的命运关系发生了极大变化,亡国奴俊植和殖民统治者辰雄都成了苏军的俘虏,干一样的活,受一样的罪。就在他们依然各守自我阵营、不停陷入你死我活争斗中之时,战争又跟他们的命运开上了玩笑,二人所属的苏军分队被进攻的德军击溃,一而再死里逃生的两人又被迫穿上了德军军装……
大主题:反战,而非单纯的反法西斯
《登陆之日》的故事颇新鲜,据说是导演由一幅博物馆照片而起的立意。二战中不断更换战衣的亚洲人最终在诺曼底被盟军俘虏,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抗争,他们的何去何从都令后人充满好奇。没有身份的被殖民者和强硬的殖民统治者,在战争中不过皆是身份模糊的牺牲品。电影中最震撼人心重复出现的一幕是丧心病狂的指挥官们,无论日军、苏军还是德军,战袍不同但精神症状类似,都是不顾生死、只管胜负的疯子。战争就像一场传播迅猛的瘟疫,战场上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战火愚弄作践,毫无抽身之力……
战争的酷烈与荒诞,身不由己的命运感。熟谙的类型、擅长的情愫、甚至影片中两位男性主角的设置都与导演前作如出一辙。但意料之外,《登陆之日》既没能获得观众拥护也失去了影评人爱戴。从公映到下线亮相不到一个月,观众总数不及250万。即便战火纷飞的画面做的丝毫不输好莱坞,也未能引来更多观众买单。究其原因,正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电影通篇只见“深邃的主题和高远的立意”,而接地气的人物却死在了这些高尚的情操上。换句话说,也就是在《登陆之日》中角色的“小我”不见了,人物完全被“大我”所劫持和武装。“小我”的缺失令人物的生动不在、天性隐藏,行为与情感动机含糊,故事也没了戏剧冲突。既不在理儿,也不好看。剧中每个人似乎都成了某种精神的指代,小田切让代表着武士道,范冰冰成就了抗日精神,张东健则描绘了光明的人性。小我一味地被大我所压抑,个人完全牺牲在了立意里,人只剩下了大写的“人”,而没有了血肉、欲望和内心动荡。这种立意高于一切的做法无疑生硬而虚伪,因此虽然本片的创意好、起点高,但却无法将点连成面,说服并感动观众,不免遗憾。
大人物:跑进二战的阿甘
影片中张东健饰演的俊植是一名马拉松选手,除了喜欢奔跑似乎无欲无求,他对周边每个人都是善的,无论欺压他的殖民者还是战场上对垒的美丽敌人(范冰冰饰演一名游击队员)。他伟岸英俊、平和单纯,不惜生命去挽救一切需要拯救的生灵。角色干净到甚至没有了故事!他至诚至善的就像一尊完美高大的雕像,只有高度而没有温度。这样的主角如何能与怀揣七情六欲、思想自由的现代观众对话?显然导演的初衷是想把俊植设计成韩国的阿甘,但阿甘的可亲可信来源于他的缺陷和自然,而非一个有着马拉松冠军梦想和坚强意志力的聪颖殖民地青年。于是,这个糊里糊涂跑进二战的阿甘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他不停地奔跑、挨打、说着流畅的外国语,甚至最终的牺牲,都难以让观众认同、感动更遑论心痛(委屈了张东健)。
该片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颂扬,对生命的尊重都比导演前作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正因过于追求这种高屋建瓴而令作品舍本求末,放弃了对故事的尊重,忽视了对人物的拿捏,甚至无意中反了电影。导演思想的成熟与滂沱似乎和其电影叙事技法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或说他的视听语言这次没能跟上他所思所悟的趟儿。
战争传染给人的狂气让有些人在战争中死去,有些人却在战争中复活。小田切让饰演的辰雄便是一个在一场场战役中慢慢复苏的人。比起不断奔跑着、失去了作为人的趣味性和角色身份多变的戏剧感的俊植,辰雄一角更有看头。这个被军国主义蒙蔽了人性与内心的战争狂,逐渐在生死场和诸多同类身上意识到了战争的罪恶,并在俊植的感召下慢慢复苏了人性。小田切让的表演没话可说,是这个尊重生命但未能尊重故事的大片中,除了战争场面最可圈可点之处。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影片以两个多小时的篇幅展示了一场场颠沛流离的战争的征途,自然也少不了战争大场面特别是约二十分钟时长的诺曼底登陆战,视觉冲击力很强烈。(网易娱乐评)[13] 堪比好莱坞的宏大战争动作场面,令该片足够震撼,足见姜帝圭的野心。最大的亮点是范冰冰饰演的中国神枪手,实现了朝鲜课本中讲述的金正日式神话,用一支步枪击落了飞机,彪悍。
负面评价
范冰冰饰演的中国女狙击手,戏份很短,却还是硬上了一段罗曼史。在整体过于密集的电影中,这段本意在放缓节奏给观众喘息的片段,实际却将影片节奏塞得更紧。而集中营中除了德国人语言不同外,三语交流的无国界现象,也让不少观众遭受悲惨狙击,途伤脑细胞。而为了这场属于姜帝圭的“玫瑰战争”,影片牺牲的还有曾执镜《看见恶魔》的摄影师的影像风格——一切看起来就像标准好莱坞大片一样,真不知是赞赏还是贬损。(央视网评)[9] 《登陆之日》缺乏对历史的审视,缺乏犀利深刻的观点。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无法摆脱硬伤。比如,节奏拖沓,人物不够立体,太符号化,战争的残酷性和紧张感处理得虎头蛇尾。(凤凰网评)[14] 军械道具的使用是该片的一大特色,其背后有一个国际化的团队来打造那些庞大的队伍,逼真的武器和烟火效果。但也正是对这些道具的滥用,使得两位男主角看起来像只会开加仑炮的机器。战争镜头都是通过手持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不稳,剪辑太过紧凑使人甚至分不清谁是谁,加上滥情的配乐,《登陆之日》让观众很难静下心来看完。张东健和小田切让的表演很丰满,很到位,但由于剧情老套,几乎可以预知下一步的发展,民族主义情绪泛滥(虽然韩国人不认为这是个缺点),使影片魅力大打折扣。另外,在这部影片中,“纳粹”被塑造成了最文明的一类人,这是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凤凰网评)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