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热点:曲轴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022-12-12 10:59:29 来源:教育联播网

曲轴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众所周知,曲轴是发动机重要的部件之一。曲轴有什么用?曲轴功用是把活塞、连杆传来的气体压力转变为转矩,用以驱动汽车的传动系统和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以及其他辅助装置(举个例子:如发电机、水泵、风扇、空气压缩机、机油泵及柴油机喷油泵等)。为了满足其足够强度和刚度,同时提高其耐磨性,曲轴一般采用优质中碳钢或合金钢锻造而成,轴颈表面经精加工和热处理。为了节 约成本,近年来开始采用高强度球墨铸铁铸造曲轴。那么,曲轴到底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编想说的是:曲轴一般由主轴颈、连杆轴颈、曲柄、平衡块及前后端组成。其中一个主轴颈、一个 连杆轴颈和一个曲柄组成一个曲拐。直列式发动机曲轴的曲拐数目等于汽缸数;v形发动机曲轴的曲拐数等于汽缸数的一半。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曲轴组成的具体内容。

主轴颈是曲轴的支撑部分。按照主轴颈数可以把曲轴分为全支撑曲轴和非全支撑曲轴两种。在相邻的两个曲拐之间都设置一个主轴颈的曲轴,称为全支承曲轴;否则,称为非全支承曲轴。

连杆轴颈与连杆大头相连,并在连杆轴承中转动,连杆轴颈与汽缸数相同。为了使曲轴平衡,连杆轴颈对称布置。例如,四缸发动机曲轴的一、四缸连杆轴颈在同一侧,二、三缸连杆轴颈在另一侧 ,两者相差180度。


(资料图)

曲柄是连杆轴颈和主轴颈的联接部分,也是曲轴受力复杂、结构薄弱的地方。曲柄形状多为矩形或椭圆形,它与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联接处形状突变,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曲轴裂纹或断 裂多数出现在这个部位。为了减少应力集中,此处采用过渡圆角联接。

###

内燃机钢锻曲轴表面处理技术要求的新标准

(1)增加了推荐锻钢曲轴采用圆角淬火、球墨铸铁曲轴采用氮化处理或圆角滚压等强化处理工艺,以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这项规定是与2005年修订发布的QC/T481《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

的规定相一致的。目前有部分锻钢曲轴仍采用氮化处理,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2)曲轴淬硬层深度的规定有所降低。锻钢曲轴表面淬火回火后淬硬层深度由原来的2.0~4.5mm修改为1.0~4.5mm;球墨铸铁曲轴表面淬火回火后淬硬层深度由原来的1.5~4.5mm修改为1.0~4.5mm,即曲轴新国标统一了锻钢曲轴和球墨铸铁曲轴在淬硬层深度上的要求。

(3)新国标将球墨铸铁曲轴表面感应淬火后的回火由原来要求必须进行回火,修改为允许表面淬火后进行回火。也就是说,按新标准规定,球墨铸铁曲轴表面感应淬火后可以进行回火,也可以不进行回火。

(4)修改了氮化层深度规定,并增加了氮碳共渗处理的氮化层深度和硬度要求。

(5)增加了表面油孔处的要求。要求轴颈表面油孔处的淬硬层和软点(未淬硬处)的分布和大小按图样规定。油孔处淬火后,不得有裂纹。

(6)补充了表面质量要求。补充的内容包括:主轴颈和连杆轴颈与曲柄连接的过渡圆角处应圆滑过渡,连接处不应有明显接痕;精加工的的磨削表面不许有磨削烧伤;曲轴的硬化层表面不允许有压痕.

###

内燃机钢锻曲轴检验方法的新标准

(1)修改了表面淬火曲轴淬硬层硬度、深度及宽度的取样位置。以前规定淬硬层硬度、深度及宽度均在主轴颈和连杆颈离两端曲柄臂4mm处径向切取轴颈。现在取消了这一具体规定,只要求在曲轴本体上取样即可。

(2)修改了曲轴淬硬层深度的检验方法。以前规定可以采用腐蚀法、金相法和硬度法三种方法测定曲轴淬硬层深度。现在只允许采用金相法和硬度法。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矛盾时,仍以硬度法为准。但新国标对金相法和硬度法做了全新的描述,比原来的规定更具体。两者对比见表2。

(3)修改了淬硬层宽度检验方法的规定。新国标规定硬度法和金相法。而以前则是规定硬度法和腐蚀法。也就是说,新国标将原来的腐蚀法调整为金相法。金相法中明确规定了测量硬化层宽度的范围。该范围应该是从表面马氏体测至50%马氏体+50%屈氏体为止。

(4)修改了氮化曲轴氮化层深度检验方法的规定。原机械行业标准除了按GB/T11354《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所规定的硬度法、金相法以外,还规定了一种腐蚀法。曲轴新国标取消了腐蚀法,并明确规定,球墨铸铁曲轴只能采用金相法检验渗氮层深度,这是旧标准所没有的。换句话说,按新国标规定,锻钢曲轴可以采用硬度法或金相法检测渗氮层深度,但球墨铸铁曲轴必须采用金相法检测渗氮层深度。这一规定应引起注意。

(5)在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的规定方面,增加了“以表面粗糙度仪测量为准”这一规定。因此,应尽可能采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表面粗糙度。

(6)取消了要求制造厂对曲轴进行周期抽检的规定。因为曲轴定期抽检是曲轴制造厂内部的质量控制活动。在本标准对此做出规定显然是不适宜的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